录尚书事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上-王仲宝中的「太祖升遐,绸缪遗寄。以侍中、司徒、录尚书事,禀玉几之顾,奉缀衣之礼。择皇齐之令典,致声化于雍熙。内平外成,实昭旧职。增给班剑三十人。物有其容,徽章斯允。位尊而礼卑,居高而思降。自夏徂秋,以疾陈退。朝廷重违谦光之旨,用申超世之尚。改授司空,领骠骑大将军,侍中、录尚书如故。」篇,“录尚书事”解释为:官名。以公卿权重者任之,总管朝政,位在三公之上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蒋琬费祎姜维传中的「亮卒,以琬为尚书令。俄而加行都护,假节,领益州刺史。迁大将军,录尚书事,封安阳亭侯。时新丧元帅,远近危悚。琬出类拔萃,处群僚之右;既无戚容,又无喜色,神守举止,有如平日:由是众望渐服。延熙元年,诏琬曰:“寇难未弭,曹叡骄凶;辽东郡苦其暴虐,遂相纠结,与之离隔。叡大兴众役,还相攻伐。曩秦之亡,胜、广首难;今有此变,斯乃天时。君其治严,总帅诸军,屯住汉中;须吴举动,东西掎角,以乘其衅。”又命琬开府。明年,就加为大司马。东曹掾杨戏,素性简略;琬与言论,时不应答。或欲构戏于琬曰:“公与戏语而不见应,戏之慢上,不亦甚乎!”琬曰:“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;面从后言,古人之所诫也。戏欲赞吾是耶,则非其本心;欲反吾言,则显吾之非;是以默然,是戏之快也。”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:“作事愦愦,诚非及前人。”或以白琬,主者请推治敏。琬曰:“吾实不如前人,无可推也!”主者重据,听不推则乞问其“愦愦”之状。琬曰:“苟其不如,则事不当理;事不当理,则愦愦矣!复何问邪?”后敏坐事系狱,众人犹惧其必死;琬心无適莫,得免重罪。其好恶存道,皆此类也。琬以为,昔诸葛亮数窥秦川,道险运艰,竟不能克;不若乘水东下。乃多作舟船,欲由汉沔袭魏兴、上庸。会旧疾连动,未时得行。而众论咸谓:“如不克捷,还路甚难,非长策也。”于是遣尚书令费祎、中监军姜维等喻指。琬承命上疏曰:“芟秽弭难,臣职是掌。自臣奉辞汉中,已经年。臣既暗弱,加婴疾疢;规方无成,夙夜忧惨。今魏跨带州,根蒂滋蔓,平除未易。若东西并力,首尾掎角;虽未能速得如志,且当分裂蚕食,先摧其支党。然吴期,连不克果;俯仰惟艰,实忘寝食。辄与费祎等议:以凉州胡塞之要,进退有资,贼之所惜;且羌胡乃心,思汉如渴;又昔偏军入羌,郭淮破走;算其长短,以为事首。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。若维征行,衔持河右;臣当帅军,为维镇继。今涪水陆通,惟急是应;若东、北有虞,赴之不难。”由是琬遂还住涪。疾转增剧,至年卒。谥曰恭。」篇,“录尚书事”解释为:一种表示处理朝廷政事权力的名号。录的意思是总管。凡享有这一名号的大臣,有权过问尚书台的一切公务,成为朝廷的首席执政官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妃嫔传中的「孙亮全夫人,全尚女也。(尚)从祖母公主爱之,每进见辄与俱。及潘夫人母子有宠,全主自以与孙和母有隙,乃劝权,为潘氏男亮纳夫人,亮遂为嗣。夫人立为皇后,以尚为城门校尉,封都亭侯。代滕胤为太常,卫将军,进封永平侯,录尚书事。时全氏侯有人,并典兵马;其余为侍郎、骑都尉,宿卫左右:自吴兴,外戚贵盛莫及。及魏大将诸葛诞以寿春来附,而全怿、全端、全祎、全仪等,并因此际降魏;全熙谋泄见杀:由是诸全衰弱。会孙綝废亮为会稽王,后又黜为候官侯;夫人随之国,居候官。尚将家属徙零陵,追见杀。」篇,“录尚书事”解释为:一种表示处理朝廷政事权力的名号。录的意思是总管。凡享有这一名号的大臣,有权过问尚书台的一切公务,成为朝廷的执政官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