庙堂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十五卷 兵略训中的「兵有三诋。治国家,理境内,行仁义,布德惠,立正法,塞邪隧,群臣亲附,百姓和辑,上下一心,君臣同力,诸侯服其威而四方怀其德,修政庙堂之上,而折冲千里之外;拱揖指撝而天下响应,此用兵之上也。地广民众主贤将忠,国富兵强,约束信,号令明,两军相当,鼓錞相望,未至兵交接刃而敌人奔亡,此用兵之次也。知土地之宜,习险隘之利,明奇正之变,察行陈解赎之数,维抱缩而鼓之,白刃合,流矢接,涉血属肠,舆死扶伤,流血千里,暴骸盈场,乃以决胜,此用兵之下也。今夫天下皆知事治其末,而莫知务修其本,释其根而树其枝也。」篇,“庙堂”解释为:朝廷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范仲淹中的「岳阳楼记」篇,“庙堂”解释为:指朝廷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刘基中的「卖柑者言」篇,“庙堂”解释为:朝廷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密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