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嫫母的解释

嫫母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中-吴季重中的「若追前宴,谓之未究。倾海为酒,并山为肴,伐竹云梦,斩梓泗滨,然后极雅意,尽欢情,信公子之壮观,非鄙人之所庶几也。若质之志,实在所天;思投印释黻,朝夕侍坐,钻仲父之遗训,览老氏之要言;对清酤而不酌,抑嘉肴而不享,使西施出帷,嫫母侍侧。斯盛德之所蹈,明哲之所保也。若乃近者之观,实荡鄙心。秦筝发徽,二八迭奏,埙箫激于华屋,灵鼓动于座右,耳嘈嘈于无闻,情踊跃于鞍马。谓可北慑肃慎,使贡其楛矢,南震百越,使献其白雉,又况权、备,夫何足视乎!」篇,“嫫母”解释为相传为黄帝的妃子之一,贤德貌丑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楚辞》七谏中的「怨世」篇,“嫫母”解释为嫫(mó)母,古代传说中的丑妇,喻小人。勃屑:步履蹒跚的样子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楚辞》九章-惜往日中的「自前世之嫉贤兮,谓蕙若其不可佩。妒佳冶之芬芳兮,嫫母姣而自好。虽有西施之美容兮,谗妒入以自代。愿陈情以白行兮,得罪过之不意。情冤见之日明兮,如列宿之错置。」篇,“嫫母”解释为嫫(mó)母,古代丑妇,传说为黄帝次妃。后世作为丑女的代名词,这里比喻奸邪小人。姣:容貌美丽。自好:自以为美好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战国策》九章-惜往日中的「客说春申君」篇,“嫫母”解释为古代丑妇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内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