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南夷的解释

南夷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骚下-屈平中的「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带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巍,被明月兮佩宝璐。世溷浊而莫余知兮,吾方高驰而不顾。驾青虬兮骖白螭,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。登昆仑兮食玉英,与天地兮比寿,与日月兮齐光。哀南夷之莫吾知兮,旦余济兮江湘。乘鄂渚而反顾兮,欸秋冬之绪风。步余马兮山皋,邸余车兮方林。乘舲船余上沅兮,齐吴榜以击汰。船容与而不进兮,淹回水而疑滞。朝发枉渚兮,夕宿辰阳。苟余心其端直兮,虽僻远之何伤。入溆浦余儃佪兮,迷不知吾之所如。深林杳以冥冥兮,乃猿狖之所居。山峻高以蔽日兮,下幽晦以多雨。霰雪纷其无垠兮,云霏霏而承宇。哀吾生之无乐兮,幽独处乎山中。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,固将愁苦而终穷。接舆髡首兮,桑扈臝行。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伍子逢殃兮,比干菹醢。与前世而皆然兮,吾又何怨乎今之人!余将董道而不豫兮,固将重昏而终身!」篇,“南夷”解释为可能指南方没有开化的少数民族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司马长卿中的「告巴蜀太守:蛮夷自擅,不讨之日久矣。时侵犯边境,劳士大夫。陛下即位,存抚天下,安集中国,然后兴师出兵,北征匈奴。单于怖骇,交臂受事,屈膝请和。康居西域,重译纳贡,稽颡来享。移师东指,闽越相诛。右吊番禺,太子入朝。南夷之君,西僰之长,常效贡职,不敢堕怠,延颈举踵,喁喁然皆向风慕义,欲为臣妾,道里辽远,山川阻深,不能自致。夫不顺者已诛,而为善者未赏,故遣中郎将往宾之,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,以奉币帛。卫使者不然,靡有兵革之事、战斗之患,今闻其乃发军兴制,惊惧子弟,忧患长老,郡又擅为转粟运输,皆非陛下之意也。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,亦非人臣之节也。」篇,“南夷”解释为南方民族的通称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国语》书下-司马长卿中的「晋败楚师于鄢陵」篇,“南夷”解释为南方的少数民族。因在晋国的南面,所以也称为南夷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后主传中的「年春,亮出攻祁山,不克。冬,复出散关,围陈仓,粮尽,退。魏将王双率军追亮;亮与战,破之,斩双。还汉中。年春,亮遣陈式攻武都、阴平,遂克定郡。冬,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;筑汉、乐城。是岁,孙权称帝,与蜀约盟:共交分天下。年秋,魏使司马懿由西城,张郃由子午,曹真由斜谷:欲攻汉中。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。大雨道绝,真等皆还。是岁,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。徙鲁王永为甘陵王,梁王理为安平王;皆以鲁、梁在吴分界故也。年春月,亮复出军围祁山,始以木牛运。魏司马懿、张郃救祁山。夏月,亮粮尽退军。郃追至青封,与亮交战,被箭死。秋月,都护李平废徙梓潼郡。年,亮休士劝农于黄沙;作流马、木牛毕,教兵讲武。年冬,亮使诸军运米,集于斜谷口,治斜谷邸阁。是岁,南夷刘胄反,将军马忠破平之。年春月,亮由斜谷出,始以流马运。秋月,亮卒于渭滨。征西大将军魏延,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,不和,举兵相攻,延败走,斩延首;仪率诸军还成都。大赦。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,假节督汉中。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,总统国事。年春正月,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。夏月,进蒋琬位为大将军。年夏月,后主至湔,登观坂,看汶水之流。旬日还成都。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百余户于广都。年夏月,皇后张氏薨。」篇,“南夷”解释为南中的少数族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后主传中的「南夷服诸葛」篇,“南夷”解释为古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。诸葛:即诸葛亮(181—234),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隐居隆中,人称卧龙,刘备三顾茅庐,乃为其筹画据荆益、联孙权、拒曹操的战略,辅佐刘备,终成三国鼎立之势。蜀汉建立,诸葛亮为丞相,刘禅继位,以丞相封武乡侯,屡次北伐,志复中原,出师未捷,于建兴十二年(234)卒于五丈原军中。在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通晓阴阳,料事如神,是一个被神化的艺术形象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楚辞》九章-涉江中的「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带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嵬。被明月兮珮宝璐。世溷浊而莫余知兮,吾方高驰而不顾。驾青虬兮骖白螭,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。登昆仑兮食玉英,与天地兮同寿,与日月兮同光。哀南夷之莫吾知兮,旦余济乎江湘。」篇,“南夷”解释为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,此指楚国江南一带的土著民族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南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