佞人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庄子》外篇-在宥中的「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,令行天下,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,故往见之,曰:“我闻吾子达于至道,敢问至道之精。吾欲取天地之精,以佐五谷,以养民人,吾又欲官阴阳,以遂群生,为之奈何?”广成子曰:“而所欲问者,物之质也;而所欲官者,物之残也。自而治天下,云气不待族而雨,草木不待黄而落,日月之光益以荒矣,而佞人之心翦翦者,又奚足以语至道!”黄帝退,捐天下,筑特室,席白茅,闲居三月,复往邀之。」篇,“佞人”解释为:谗谄的小人。翦翦:心地狭劣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则阳中的「孔子之楚,舍于蚁丘之浆。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,子路曰:“是何为者邪?”仲尼曰:“是圣人仆也。是自埋于民,自藏于畔。其声销,其志无穷,其口虽言,其心未尝言。方且与世违,而心不屑与之俱。是陆沉者也,是其市南宜僚邪?”子路请往召之。孔子曰:“已矣!彼知丘之着于己也,知丘之适楚也,以丘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。彼且以丘为佞人也。夫若然者,其于佞人也,羞闻其言,而况亲见其身乎!而何以为存!”子路往视之,其室虚矣。」篇,“佞人”解释为:媚世的人,取巧的人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中-阮元瑜中的「每览古今所由改趣,因缘侵辱,或起瑕舋,心忿意危,用成大变。若韩信伤心于失楚,彭宠积望于无异,卢绾嫌畏于已隙,英布忧迫于情漏,此事之缘也。孤与将军,恩如骨肉。割授江南,不属本州,岂若淮阴捐旧之恨?抑遏刘馥,相厚益隆,宁放朱浮显露之奏?无匿张胜贷故之变,匪有阴构贲赫之告,固非燕王、淮南之舋也。而忍绝王命,明弃硕交,实为佞人所构会也。」篇,“佞人”解释为:佞(nìng)人,奸巧的小人。构会:设计陷害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任苏杜郑仓传中的「太祖崩,西平麹演叛,称护羌校尉。则勒兵讨之;演恐,乞降。文帝以其功,加则护羌校尉,赐爵关内侯。后演复结旁郡为乱。张掖张进执太守杜通,酒泉黄华不受太守辛机;进、华皆自称太守,以应之。又武威种胡,并寇抄,道路断绝。武威太守毌丘兴,告急于则。时雍、凉诸豪,皆驱略羌胡以从进等;郡人咸以为进不可当。又将军郝昭、魏平,先是各屯守金城,亦受诏不得西度。则乃见郡中大吏及昭等,与羌豪帅谋曰:“今贼虽盛,然皆新合;或有胁从,未必同心。因衅击之,善恶必离;离而归我,我增而彼损矣。既获益众之实,且有倍气之势;率以进讨,破之必矣。若待大军,旷日持久;善人无归,必合于恶;善恶既合,势难猝离。虽有诏命,违而合权,专之可也。”于是昭等从之,乃发兵救武威;降其种胡,与兴击进于张掖。演闻之,将步骑千迎则;辞来助军,而实欲为变。则诱与相见,因斩之;出以徇军,其党皆散走。则遂与诸军围张掖,破之;斩进及其支党,众皆降。演军败,华惧,出所执乞降。河西平,乃还金城。进封都亭侯,邑百户。征拜侍中,与董昭同僚。昭尝枕则膝卧,则推下之,曰:“苏则之膝,非佞人之枕也!”初,则及临淄侯植,闻魏氏代汉,皆发服悲哭。文帝闻植如此,而不闻则也。帝在洛阳,尝从容言曰:“吾应天而禅,而闻有哭者,何也?”则谓为见问,须髯悉张,欲正论以对。侍中傅巽掐则曰:“不谓卿也。”于是乃止。文帝问则曰:“前破酒泉、张掖,西域通使,敦煌献径寸大珠。可复求市益得不?”则对曰:“若陛下化洽中国,德流沙漠,即不求自至;求而得之,不足贵也。”帝默然。后则从行猎,槎桎拔,失鹿。帝大怒,踞胡床拔刀,悉收督吏,将斩之。则稽首曰:“臣闻古之圣王,不以禽兽害人。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,而以猎戏多杀群吏;愚臣以为不可,敢以死请!”帝曰:“卿,直臣也!”遂皆赦之。然以此见惮。黄初年,左迁(东平)河东相。未至,道病薨,谥曰刚侯。子怡嗣。怡薨,无子,弟愉袭封。愉,咸熙中为尚书。」篇,“佞人”解释为:逢迎谄媚的人。董昭最先为曹操晋封魏公出谋画策,所以受到苏则的鄙视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论语》卫灵公篇中的「颜渊问为邦,子曰:“行夏之时,乘殷之辂,服周之冕,乐则《韶》、《舞》;放郑声,远佞人。郑声淫,佞人殆。”」篇,“佞人”解释为:用花言巧语去谄媚人的小人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