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皮弁的解释

皮弁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荀子》富国篇 第十中的「礼者,贵贱有等,长幼有差,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。故天子袾裷衣冕,诸侯玄裷衣冕,大夫裨冕,士皮弁服。德必称位,位必称禄,禄必称用,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,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。量地而立国,计利而畜民,度人力而授事,使民必胜事,事必出利,利足以生民,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掩,必时臧余,谓之称数。故自天子通于庶人,事无大小多少,由是推之。故曰:“朝无幸位,民无幸生。”此之谓也。」篇,“皮弁”解释为白色鹿皮做的帽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礼记》学记中的「大学始教,皮弁祭菜,示敬道也。《宵雅》肄三,官其始也。入学鼓箧,孙其业也。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未卜禘不视学,游其志也。时观而弗语,存其心也。幼者听而弗问,学不躐等也。此七者,教之大伦也。《记》曰:“凡学,官先事,士先志。”其此之谓乎!」篇,“皮弁”解释为谓穿皮弁服。皮弁服是士的祭服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淮南子》第十一卷 齐俗训中的「故鲁国服儒者之礼,行孔子之术,地削名卑,不能亲近来远。越王勾践劗发文身,无皮弁搢笏之服、拘罢拒折之容,然而胜夫差于五湖,南面而霸天下,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。胡、貉、匈奴之国,纵体拖发,箕倨反言,而国不亡者,未必无礼也。楚庄王裾衣博袍,令行乎天下,遂霸诸侯。晋文君大布之衣,牂羊之裘,韦以带剑,威立于海内,岂必邹鲁之礼之谓礼乎?是故入其国者从其俗,入其家者避其讳。不犯禁而入,不忤逆而进,虽之夷狄徒倮之国,结轨乎远方之外,而无所困矣。」篇,“皮弁”解释为一种用白鹿皮做成的帽子,又称武冠。搢:插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七上-曹子建中的「玄微子隐居大荒之庭,飞遁离俗,澄神定灵;轻禄慠贵,与物无营;耽虚好静,羡此永生;独驰思于天云之际,无物象而能倾。于是镜机子闻而将往说焉。驾超野之驷,乘追风之舆,经迥漠,出幽墟,入乎泱漭之野,遂届玄微子之所居。其居也,左激水,右高岑,背洞溪,对芳林。冠皮弁,被文裘,出山岫之潜穴,倚峻崖而嬉游。志飘飖焉,峣峣焉,似若狭六合而隘九州,若将飞而未逝,若举翼而中留。于是镜机子攀葛藟而登,距岩而立,顺风而称曰:“予闻君子不遁俗而遗名,智士不背世而灭勋。今吾子弃道艺之华,遗仁义之英;耗精神乎虚廓,废人事之纪经。譬若画形于无象,造响于无声。未之思乎?何所规之不通也!”玄微子俯而应之曰:“嘻!有是言乎?夫太极之初,浑沌未分,万物纷错,与道俱隆。盖有形必朽,有迹必穷;芒芒元气,谁知其终;名秽我身,位累我躬。窃慕古人之所志,仰老庄之遗风;假灵龟以托喻,宁掉尾于涂中。”」篇,“皮弁”解释为皮弁(biàn),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皮弁者,以白鹿皮为冠。象上古也。”弁,帽子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周礼》夏官 司马-弁师中的「王之皮弁,会五采玉璂,象邸,玉笄。王之弁绖,弁而加环绖。」篇,“皮弁”解释为其尊仅次于冕,是王的朝服,以白鹿皮制成,其形制颇似后世瓜皮帽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仪礼》聘礼中的「厥明,讶宾于馆。宾皮弁,聘至于朝,宾入于次。乃陈币。卿为上摈,大夫为承摈,士为绍摈。摈者出请事。公皮弁,迎宾于大门内。大夫纳宾。宾入门左。公再拜。宾辟,不答拜。公揖入。每门、每曲揖。及庙门,公揖入,立于中庭。宾立接西塾。几筵既设,摈者出请命。贾人东面坐,启椟,取圭,垂缫,不起而授上介。上介不袭,执圭屈缫授宾。宾袭执圭。摈者入告,出辞玉,纳宾。宾入门左。介皆入门左,北面,西上。三揖至于阶,三让。公升二等。宾升,西楹西,东面。摈者退中庭。宾致命。公左还,北乡。摈者进。公当楣再拜。宾三退,负序。公侧袭,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。摈者退,负东塾而立。宾降阶,逆出。宾出,公侧授宰玉,裼降阶。摈者出请。宾裼,奉束帛加璧享。摈者入告,出许。庭实,皮则摄之,毛在内,内摄之,入设也。宾入门左,揖让如初,升,致命。张皮。公再拜受币。士受皮者自后右客。宾出,当之坐摄之。公侧授宰币。皮如入,右首而东。聘于夫人用璋,享用琮,如初礼。若有言,则以束帛,如享礼。摈者出请事,宾告事毕。」篇,“皮弁”解释为谓皮弁服(参见《士冠礼》第5节)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礼记》玉藻中的「天子玉藻,十有二旒,前后邃延,龙卷以祭。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,听朔于南门之外,闰月则阖门左扉,立于其中。皮弁以日视朝,遂以食,日中而馂,奏而食。日少牢,朔月大牢;五饮:上水、浆、酒、醴、酏。卒食,玄端而居。动则左史书之,言则右史书之,御瞽几声之上下。年不顺成,则天子素服,乘素车,食无乐。」篇,“皮弁”解释为皮弁(biàn),一种武冠,用白鹿皮制成,形似今天的瓜皮帽。这里是指皮弁服,即配合皮弁所穿的全套服装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婆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