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平原君的解释

平原君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荀子》臣道篇 第十三中的「从命而利君谓之顺,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;逆命而利君谓之忠,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;不恤君之荣辱,不恤国之臧否,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,谓之国贼。君有过谋过事,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;大臣父兄,有能进言于君,用则可,不用则去,谓之谏;有能进言于君,用则可,不用则死,谓之争;有能比知同力,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,君虽不安,不能不听,遂以解国之大患,除国之大害,成于尊君安国,谓之辅;有能抗君之命,窃君之重,反君之事,以安国之危,除君之辱,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,谓之拂。故谏争辅拂之人,社稷之臣也,国君之宝也,明君之所尊厚也,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。故明君之所赏,暗君之所罚也;暗君之所赏,明君之所杀也。伊尹箕子可谓谏矣,比干子胥可谓争矣,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,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。传曰:“从道不从君。”此之谓也。」篇,“平原君”解释为赵胜,赵惠文王弟,号平原君,战国四公子之一。三任赵相,秦军围困赵都邯郸,平原君坚守,向楚魏求救,后击败秦军,保存赵国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六中的「驰象论秋胡」篇,“平原君”解释为即赵胜(?—前251),战国时赵国贵族,战国“四大公子”之一,赵武灵王之子,惠文王之弟。嬴姓,赵氏,曾任赵相,号平原君,有食客数千人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战国策》中的「鲁仲连义不帝秦」篇,“平原君”解释为赵孝成王之叔,名胜,封平原君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蒲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