憔悴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下-范蔚宗中的「《易》称“遁之时义大矣哉”,又曰“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”。是以尧称则天,而不屈颍阳之高;武尽美矣,终全孤竹之絜。自兹以降,风流弥繁。长往之轨未殊,而感致之数匪一。或隐居以求其志,或回避以全其道,或静己以镇其躁,或去危以图其安,或垢俗以动其概,或疵物以激其清。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,憔悴江海之上,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?亦云介性所至而已。故蒙耻之宾,屡黜不去其国;蹈海之节,千乘莫移其情。适使矫易去就,则不能相为矣。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,然而蝉蜕嚣埃之中,自致寰区之外,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!荀卿有言曰,“志意修则骄富贵,道义重则轻王公”也。」篇,“憔悴”解释为:困苦貌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楚辞》九叹中的「怨思」篇,“憔悴”解释为:忧愁。考旦:直到天亮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九叹中的「韦苏州」篇,“憔悴”解释为:落魄。安史之乱后,韦应物流落失职。唐肃宗时,曾入太学折节读书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樵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