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齐桓公的解释

齐桓公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汤问篇中的「禹之治水土也,迷而失涂,谬之一国。滨北海之北,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,其国名曰终北,不知际畔之所齐限。无风雨霜露,不生鸟兽、虫鱼、草木之类。四方悉平,周以乔陟。当国之中有山,山名壶领,状若甔甀。顶有口,状若员环,名曰滋穴。有水涌出,名曰神瀵,臭过兰椒,味过醪醴。一源分为四埒,注于山下。经营一国,亡不悉遍。土气和,亡札厉。人性婉而从物,不竞不争;柔心而弱骨,不骄不忌;长幼侪居,不君不臣;男女杂游,不媒不聘;缘水而居,不耕不稼;土气温适,不织不衣;百年而死,不夭不病。其民孳阜亡数,有喜乐,亡衰老哀苦。其俗好声,相携而迭谣,终日不辍者。饥惓则饮神瀵,力志和平。过则醉,经旬乃醒。沐浴神瀵,肤色脂泽,香气经旬乃歇。周穆王北游过其国,三年忘归。既反周室,慕其国,[生僻字 详见原文] 然自失。不进酒肉,不召嫔御者,数月乃复。管仲勉齐桓公因游辽口,俱之其国。几克举,隰朋谏曰:“君舍齐国之广,人民之众,山川之观,殖物之阜,礼义之盛,章服之美,妖靡盈庭,忠良满朝。肆咤则徒卒百万,视?则诸侯从命,亦奚羡于彼而弃齐国之社稷,从戎夷之国乎?此仲父之耄,奈何从之?”桓公乃止,以隰朋之言告管仲。仲曰:“此固非朋之所及也。臣恐彼国之不可知之也。齐国之富奚恋?隰朋之言奚顾?”」篇,“齐桓公”解释为名小白,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,“春秋五霸”之首,前685年-前643年在位。他在位期间任用管仲为相,使齐国国力逐渐强盛,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论语》宪问篇中的「子曰:“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”」篇,“齐桓公”解释为姓姜,名小白,“春秋五霸”之一,公元前636~前628年,公元前685~前643年在位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宪问篇中的「晋文公」篇,“齐桓公”解释为齐桓公(?—前643),齐国国君,任管仲为相,尊周室,攘夷狄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终其身为盟主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齐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