磬石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山一经中的「又西八十里,曰小华之山,其木多荆杞,其兽多?牛,其阴多磬石,其阳多?琈之玉。鸟多赤鷩,可以御火。其草有萆荔,状如乌韭,而生于石上,亦缘木而生,食之已心痛。」篇,“磬石”解释为:适宜制磬的美石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次二经中的「又西北五十里,曰高山,其上多银,其下多青碧、雄黄,其木多棕,其草多竹。泾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渭,其中多磬石、青碧。?」篇,“磬石”解释为:适宜制磬的美石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二卷 西山经-西次四经中的「又西二百二十里,曰鸟鼠同穴之山,其上多白虎、白玉。渭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,其中多鳋鱼,其状如鳣鱼,动则其邑有大兵。滥水出于其西,西流注于汉水,多[如鱼(上下)]魮之鱼,其状如覆铫,鸟首而鱼翼鱼尾,音如磬石之声,是生珠玉。」篇,“磬石”解释为:适宜制磬的美石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穷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