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帝既新作许宫,又营洛阳宫殿观阁。阜上疏曰:“尧尚茅茨,而万国安其居;禹卑宫室,而天下乐其业。及至殷、周,或堂崇尺,度以筵耳。古之圣帝明王,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弊百姓之财力者也。桀作璇室、象廊,纣为倾宫、鹿台,以丧其社稷,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;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,天下叛之,世而灭。夫不度万民之力,以从耳目之欲,未有不亡者也。陛下当以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为法则,夏桀、殷纣、楚灵、秦皇为深诫。‘高高在上,实监后德’。慎守天位,以承祖考,巍巍大业,犹恐失之;不夙夜敬止,允恭恤民;而乃自暇自逸,惟宫台是侈是饰,必有颠覆危亡之祸!《易》曰:‘丰其屋,蔀其家,窥其户,阒其无人。’王者以天下为家,言丰屋之祸,至于家无人也。方今虏合从,谋危宗庙;万之军,东西奔赴,边境无日之娱;农夫废业,民有饥色。陛下不以是为忧,而营作宫室,无有已时。使国亡而臣可以独存,臣又不言也;君作元首,臣为股肱;存亡体,得失同之。《孝经》曰:‘天子有诤臣人,虽无道不失其天下。’臣虽驽怯,敢忘诤臣之义?言不切至,不足以感悟陛下;陛下不察臣言,恐皇祖烈考之祚,将坠于地。使臣身死有补万,则死之日,犹生之年也。谨叩棺沐浴,伏俟重诛!”奏御,天子感其忠言,手笔诏答。每朝廷会议,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。数谏争,不听,乃屡乞逊位。未许,会卒,家无余财。孙豹嗣。」篇,“秦始皇”解释为:秦始皇(前 259—前 210),嬴姓,名政。秦王朝的建立者。前 246 至前 210 年在位。继位时年仅十四岁。二十二岁开始亲政掌权,任用李斯,积极进行统一战争。前 221 年,消灭割据称雄的六国,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,确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,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。由于实行专制,严刑峻法,租役繁重,去世后不久即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。事详《史记》卷六。阿房(ē páng):宫殿名。遗址在今西安市西郊阿房村。是秦代著名的宏大建筑。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(前 212),至秦亡时全部工程尚未完工。仅前殿一处即可容纳上万人,其中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帜。秦亡,被项羽焚毁。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,长约 1 000米,高约 7 米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晋之亡与秦、隋异」篇,“秦始皇”解释为:秦始皇(前259—前210),即嬴政,十三岁时即王位,其后独揽大政,重用能臣,统一全国,自为功盖三皇五帝,故称“始皇帝”。废除分封制,代以郡县制,车同轨,书同文,修筑万里长城。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毁,又焚书坑儒,以吏为师。信方士,求神仙,梦想长生不死,在东巡途中去世。一传而为胡亥:嬴政自称始皇帝,以为子孙二世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。胡亥(?—前207),秦始皇次子,秦二世皇帝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西京杂记》卷三中的「五柞宫石骐驎」篇,“秦始皇”解释为:秦始皇(约前259—前210),即嬴政,秦庄襄王之子,战国时秦国国君,秦王朝建立者,前246年—前210年在位。好韩非之说,重用李斯,并派王翦等大将进攻六国,最终在前221年统一六国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。统一后,他确定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称号,在中央设三公九卿,在地方实行郡县制,统一法律、度量衡、货币和文字,修建驰道、直道。为加强思想统治,焚烧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儒家经典及诸子书籍,坑死方士和儒生数百名,实行专制主义,严刑苛法,租役繁重,致民众痛苦不堪,死后不久秦朝便被推翻。郦山墓:即秦始皇墓,又称秦始皇陵,位于陕西西安临潼东骊山北麓。秦始皇即位起便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,历时数十年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曰:“始皇初即位,穿治郦山,及并天下,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,穿三泉,下铜而致椁,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。令匠作机弩矢,有所穿近者辄射之。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,机相灌输,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。以人鱼膏为烛,度不灭者久之。……尽闭工匠臧者,无复出者。树草木以象山。”《集解》曰:“《皇览》曰:‘坟高五十余丈,周回五里余。’”《正义》曰:“《关中记》云:‘始皇陵在骊山。泉本北流,障使东西流。有土无石,取大石于渭(山)(南)诸山。’”《三辅故事》曰:“秦始皇葬骊山,明月珠为日月,水银为江海,金银为凫鹤,又刻玉石为松柏。”“秦始皇葬骊山,起陵高五十丈,下涸三泉,周回七百步。以明珠为日月,人鱼膏为脂烛,金银为凫雁,金蚕三十箔,四门施徼,奢侈太过。”秦始皇墓分内外两城,均为南北长、东西窄的长方形。刘庆柱《关中记辑注》说:“根据最近的考古勘测资料,秦始皇陵的坟丘底部平面为方形,边长三百五十米,现存高四十三米。坟丘之外有两重城垣,内城城垣南北一千三百米,东西五百七十八米;外城城垣南北二千五百一十三米,东西九百七十四米。内城四面辟门,外城东、西、南三面辟门。”1974年在外城以东发现属于始皇墓的陶俑坑,出土大批兵马俑,这些兵马俑造型生动,细部刻画精致,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。后又在西侧发现两具铜车马,工艺高超,是罕见的古代金工杰作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