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期月的解释

期月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下-沈休文中的「禹穴神皋,地埒分陕,江左已来,常递斯任。东渚巨海,南望秦稽,渊薮胥萃,雚蒲攸在。货殖之民,千金比屋;郛鄽之内,云屋万家。刑政繁舛,旧难详一。南山群盗,未足云多;渤海乱绳,方斯易理。公下车敷化,风动神行,诚恕既孚,钩距靡用。不待赭污之权,而奸渠必翦;无假里端之籍,而恶子咸诛。被以哀矜,孚以信顺。南阳苇杖,未足比其仁;颍川时雨,无以丰其泽。公揽辔升车,牧州典郡,感达民祇,非待期月。老安少怀,涂歌里咏,莫不欢若亲戚,芬若椒兰。麾旆每反,行悲道泣。攀车卧辙之恋,争涂忘远;去思一借之情,愈久弥结。」篇,“期月”解释为期(jī)月,一整月。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子曰:‘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’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「后皇女淑薨,追封谥平原懿公主。群上疏曰:“长短有命,存亡有分。故圣人制礼,或抑或致,以求厥中;防墓有不修之俭,嬴、博有不归之魂。夫大人动合天地,垂之无穷;又大德不逾闲,动为师表故也。岁下殇,礼所不备,况未期月?而以成人礼送之,加为制服;举朝素衣,朝夕哭临:自古以来,未有此比。而乃复自往视陵,亲临祖载。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,但悉听群臣送葬,乞车驾不行。此万国之至望也。闻车驾欲幸摩陂,实到许昌;宫上下,皆悉俱东。举朝大小,莫不惊怪:或言欲以避衰,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,或不知何故。臣以为吉凶有命,祸福由人;移徙求安,则亦无益。若必当移避,缮治金墉城西宫,及孟津别宫,皆可权时分止。可无举宫暴露野次,废损盛节蚕农之要。又贼地闻之,以为大衰。加所烦费,不可计量。且(由)吉士贤人,当盛衰,处安危,秉道信命,非徙其家以宁;乡邑从其风化,无恐惧之心。况乃帝王万国之主,静则天下安,动则天下扰;行止动静,岂可轻脱哉?”帝不听。青龙中,营治宫室,百姓失农时。群上疏曰:“禹承唐、虞之盛,犹卑宫室而恶衣服;况今丧乱之后,人民至少,比汉文、景之时,不过大郡。加边境有事,将士劳苦。若有水旱之患,国家之深忧也。且吴、蜀未灭,社稷不安。宜及其未动,讲武劝农,有以待之。今舍此急而先宫室,臣惧百姓遂困,将何以应敌?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,多作传舍,兴费人役;太祖知其疲民也。今中国劳力,亦吴、蜀之所愿。此安危之机也,惟陛下虑之。”帝答曰:“王者宫室,亦宜并立。灭贼之后,但当罢守耳,岂可复兴役邪?是故君之职,萧何之大略也。”群又曰:“昔汉祖唯与项羽争天下。羽已灭,宫室烧焚,是以萧何建武库、太仓,皆是要急,然犹非其壮丽。今虏未平,诚不宜与古同也。夫人之所欲,莫不有辞;况乃天王,莫之敢违。前欲坏武库,谓不可不坏也;后欲置之,谓不可不置也。若必作之,固非臣下辞言所屈;若少留神,卓然回意,亦非臣下之所及也。汉明帝欲起德阳殿,钟离意谏,即用其言,后乃复作之;殿成,谓群臣曰:‘钟离尚书在,不得成此殿也。’夫王者岂惮臣,盖为百姓也。今臣曾不能少凝圣听,不及意远矣。”帝于是有所减省。」篇,“期月”解释为期(jī)月,这里指一周岁。曹淑在出生十旬之后死亡,见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六引曹植《平原懿公主诔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中庸》目录-第07章中的「子曰:“人皆曰予知,驱而纳诸罟、擭、陷、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人皆曰予知,择乎中庸,而不能期月守也。”」篇,“期月”解释为期(jī)月,一整月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礼记》中庸中的「子曰:“舜其大知也与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,其斯以为舜乎!”子曰:“人皆曰‘予知’,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,而莫之知辟也。人皆曰‘予知’,择乎中庸,而不能期月守也。”子曰:“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,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”子曰:“天下国家可均也,爵禄可辞也,白刃可蹈也,中庸不可能也。”」篇,“期月”解释为一个月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祁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