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有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论语》八佾篇中的「季氏旅于泰山。子谓冉有曰:“女弗能救与?”对曰:“不能。”子曰:“呜呼!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?”」篇,“冉有”解释为:名求,字子有,孔子的学生,比孔子小二十九岁。冉有当时在季氏门下做事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礼记》中的「有子之言似夫子」篇,“冉有”解释为:名求,字子有,孔子弟子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国语》《礼记》中的「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」篇,“冉有”解释为:孔子的学生,名求,是季康子的家臣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《礼记》中的「冉有问卫君」篇,“冉有”解释为:即冉求(前520—?),字子有,春秋时期鲁国人。孔子的弟子。卫君:即卫出公,名辄,卫灵公之孙,太子蒯聩之子。蒯聩出逃在晋,灵公死,辄立为君。晋送蒯聩返卫,并借机侵略卫国,卫国抵御晋兵也拒绝蒯聩回国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群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