壬申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壬申,天子西征。」篇,“壬申”解释为:六月二十四日。距前“丁卯”五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五日,西征。”顾实作“六月初六日”,亦距前五日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壬申,天子西升于曲山。」篇,“壬申”解释为:三月十日。距“日中”三十七日,距前“丙辰”六十六日。王天海云:“此距前‘丙辰’十六日。”疑忽略了“日中”,误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青龙元年春正月,甲申,青龙现郏之摩陂井中。月,丁酉,幸摩陂观龙。于是改年,改摩陂为龙陂。赐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。无出今年租赋。月,甲子,诏公卿举贤良、笃行之士。各人。夏月,壬申,诏祀故大将军夏侯惇、大司马曹仁、车骑将军程昱于太祖庙庭。戊寅,北海王蕤薨。闰月,庚寅朔,日有食之。丁酉,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,皆为邑主。诏诸郡国:“山川不在祠典者,勿祠。”月,洛阳宫鞠室灾。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,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。并州刺史毕轨表:“辄出军以外威比能,内镇步度根。”帝省表曰:“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,有自疑心。今轨出军,适使部惊合为;何所威镇乎?促敕轨:已出军者,慎勿越塞过句注也!”比诏书到,轨已进军屯阴馆。遣将军苏尚、董弼追鲜卑。比能遣子将千余骑,迎步度根部落。与尚、弼相遇,战于楼烦;将没。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,与比能合,寇边。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。虏乃走漠北。秋月,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等,叛;司马宣王遣将军胡遵等追讨,破降之。冬月,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,诣并州降。朗引军还。月,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、许晏首;以渊为大司马、乐浪公。」篇,“壬申”解释为:旧历十二日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戊子,以大将军司马宣王为太尉。己亥。复置朔方郡。京都大疫。丁巳,皇太后崩。乙亥,陨石于寿光县。月,庚寅,葬文德郭后。营陵于首阳陵涧西,如终制。是时,大治洛阳宫,起昭阳、太极殿,筑总章观。百姓失农时。直臣杨阜、高堂隆等各数切谏;虽不能听,常优容之。秋月,洛阳崇华殿灾。月,庚午,立皇子芳为齐王,询为秦王。丁巳,行还洛阳宫。命有司复崇华;改名“龙殿”。冬月,己酉,中山王衮薨。壬申,太白昼现。月,丁酉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壬申”解释为:旧历二十六日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太白复昼现;月犯太白,又犯轩辕星,入太微而出。夏月,置崇文观,征善属文者以充之。月,乙卯,司徒董昭薨。丁巳,肃慎氏献楛矢。月,壬申,诏曰:“有虞氏画象而民弗犯,周人刑措而不用。朕从百王之末,追望上世之风,邈乎何相去之远?法令滋彰,犯者弥多;刑罚愈众,而奸不可止。往者按大辟之条,多所蠲除;思济生民之命,此朕之至意也。而郡国蔽狱,岁之中尚过数百。岂朕训导不醇,俾民轻罪?将苛法犹存,为之陷阱乎?有司其议狱缓死,务从宽简。及乞恩者,或辞未出而狱已报断,非所以究理尽情也。其令廷尉及天下狱官:诸有死罪,具狱以定;非谋反及手杀人,亟语其亲治;有乞恩者,使与奏当文书俱上,朕将思所以全之。其布告天下,使明朕意。”秋月,高句丽王宫斩送孙权使胡卫等首,诣幽州。甲寅,太白犯轩辕大星。冬月,己卯,行还洛阳宫。甲申,有星孛于大辰;乙酉,又孛于东方。月,己亥,彗星现,犯宦者、天纪星。月,癸巳,司空陈群薨。乙未,行幸许昌宫。」篇,“壬申”解释为:旧历初一日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咸熙元年春正月,壬戌,槛车征邓艾。甲子,行幸长安。壬申,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。是月,钟会反于蜀,为众所讨。邓艾亦见杀。月,辛卯,特赦诸在益土者。庚申,葬明元郭后。月,丁丑,以司空王祥为太尉,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荀顗为司空。己卯,进晋公爵为王;增封郡,并前。丁亥,封刘禅为安乐公。夏月,庚申,相国晋王奏复等爵。甲戌,改年。癸未,追命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,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。月,镇西将军卫瓘,上雍州兵于成都县获璧、玉印各;印文似“成信”字。依周成王归禾之义,宣示百官,藏于相国府。」篇,“壬申”解释为:旧历十一日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