壬戌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六中的「壬戌,葬。史录繇鼓钟,以亦下棺。七萃之士[缺字]士女错踊九,[缺字]丧下。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十一月十日。距前“辛酉”一日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元年月,壬戌,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,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,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。置散骑常侍、侍郎各人。其宦人为官者,不得过诸署令;为金策著令,藏之石室。初,汉熹平年,黄龙现谯。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:“此何祥也?”飏曰:“其国,后当有王者兴。不及年,亦当复现。天事恒象,此其应也。”内黄殷登默而记之。至年,登尚在。月,黄龙现谯,登闻之曰:“单飏之言,其验兹乎!”己卯,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。濊貊、扶余单于,焉耆、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。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六日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,尽沛郡。问民所疾苦,贫者赈贷之。月,行幸召陵,通讨虏渠。乙巳,还许昌宫。并州刺史梁习讨鲜卑轲比能,大破之。辛未,帝为舟师,东征。月戊申,幸谯。壬戌,荧惑入太微。月,利城郡兵蔡方等以郡反,杀太守徐质。遣屯骑校尉任福、步兵校尉段昭与青州刺史讨平之;其见胁略及亡命者,皆赦其罪。秋月,立皇子鉴为东武阳王。月,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。从陆道幸徐。月,筑东巡台。冬月,行幸广陵故城,临江观兵。戎卒余万,旌旗数百里。是岁,大寒,水道冰,舟不得入江;乃引还。月,东武阳王鉴薨。月,行自谯过梁,遣使以太牢祀故汉太尉桥玄。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四日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荆州刺史王基、新城太守(陈)州泰攻吴。破之,降者数千口。月,置南郡之夷陵县以居降附。月,以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。月,甲申,以征南将军王昶为征南大将军。壬辰,大赦。丙午,闻太尉王凌谋废帝,立楚王彪;太傅司马宣王东征凌。月,甲寅,凌自杀。月,彪赐死。秋月,壬戌,皇后甄氏崩。辛未,以司空司马孚为太尉。月,戊寅,太傅司马宣王薨,以卫将军司马景王为抚军大将军,录尚书事。乙未,葬怀甄后于太清陵。庚子,骠骑将军孙资薨。月,有司奏:诸功臣应飨食于太祖庙者,更以官为次;太傅司马宣王,功高爵尊,最在上。月,以光禄勋郑冲为司空。年春正月,癸卯,以抚军大将军司马景王为大将军。月,立皇后张氏,大赦。夏月,鱼,现于武库屋上。冬月,诏征南大将军王昶、征东将军胡遵、镇南将军毌丘俭等,征吴。月,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,大破众军于东关。不利而还。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九日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咸熙元年春正月,壬戌,槛车征邓艾。甲子,行幸长安。壬申,使使者以璧币祀华山。是月,钟会反于蜀,为众所讨。邓艾亦见杀。月,辛卯,特赦诸在益土者。庚申,葬明元郭后。月,丁丑,以司空王祥为太尉,征北将军何曾为司徒,尚书左仆射荀顗为司空。己卯,进晋公爵为王;增封郡,并前。丁亥,封刘禅为安乐公。夏月,庚申,相国晋王奏复等爵。甲戌,改年。癸未,追命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,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。月,镇西将军卫瓘,上雍州兵于成都县获璧、玉印各;印文似“成信”字。依周成王归禾之义,宣示百官,藏于相国府。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旧历初一日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甲辰,朐顗县获灵龟以献,归之于相国府。庚戌,以虎贲张修,昔于成都驰马至诸营,言钟会反逆,以至没身;赐修弟倚,爵关内侯。夏月,南深泽县言甘露降。吴遣使纪陟、弘璆请和。月,诏曰:“相国晋王诞敷神虑,光被海:震耀武功,则威盖殊荒;流风迈化,则旁洽无外;愍恤江表,务存济育;戢武崇仁,示以威德;文告所加,承风向慕;遣使纳献,以明委顺;方宝纤珍,欢以效意。而王谦让之至,皆簿送,非所以慰副初附,从其款愿也。孙皓诸所献致,其皆还送,归之于王,以协古义。”王固辞乃止。又命晋王:冕有旒,建天子旌旗,出警入跸,乘金根车、马,备时副车,置旄头云罕,乐舞佾,设钟虡宫悬;进王妃为王后;世子为太子;王子、王女、王孙,爵命之号如旧仪。癸未,大赦。秋月,辛卯,相国晋王薨。壬辰,晋太子炎,绍封袭位,总摄百揆。备物典册,皆如前。是月,襄武县言有大人现。长丈余,迹长尺寸;白发,著黄单衣,黄巾,柱杖;呼民王始语云:“今当太平。”月,乙未,大赦。戊午,司徒何曾为晋丞相。癸亥,以骠骑将军司马望为司徒,征东大将军石苞为骠骑将军,征南大将军陈骞为车骑将军。乙亥,葬晋文王。闰月,庚辰,康居、大宛献名马;归于相国府,以显怀万国致远之勋。月,壬戌,天禄永终,历数在晋。诏群公、卿士,具仪设坛于南郊。使使者,奉皇帝玺、绶、册,禅位于晋嗣王,如汉魏故事。甲子,使使者,奉策。遂改次于金墉城,而终馆于邺。时年。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旧历十三日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陆逊传中的「年春,就拜大司马,荆州牧。年夏,疾病,上疏曰:“西陵、建平,国之蕃表;既处下流,受敌境。若敌泛舟顺流,舳舻千里;星奔电迈,俄然行至;非可恃援他部,以救倒悬也。此乃社稷安危之机,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。臣父逊,昔在西垂陈言,以为:‘西陵,国之西门。虽云易守,亦复易失。若有不守,非但失郡,则荆州非吴有也。如其有虞,当倾国争之。’臣往在西陵,得涉逊迹;前乞精兵万,而(至)主者循常,未肯差赴。自步阐以后,益更损耗。今臣所统千里,受敌处;外御强对,内怀百蛮。而上下现兵,才有数万;羸弊日久,难以待变。臣愚以为诸王幼冲,未统国事;可且立傅、相,辅导贤姿;无用兵马,以妨要务。又黄门竖宦,开立占募;兵民怨役,逋逃入占。乞特诏简阅,切料出;以补疆埸受敌常处,使臣所部足满万。省息众务,信其赏罚;虽韩、白复生,无所展巧。若兵不增,此制不改;而欲克谐大事,此臣之所深戚也。若臣死之后,乞以西方为属。愿陛下思览臣言,则臣死且不朽。”秋,遂卒,子晏嗣。晏及弟景、玄、机、云,分领抗兵。晏为裨将军,夷道监。天纪年,晋军伐吴,龙骧将军王濬顺流东下;所至辄克,终如抗虑。景字士仁。以尚公主拜骑都尉,封毗陵侯。既领抗兵,拜偏将军,中夏督。澡身好学,著书数篇也。月壬戌,晏为王濬别军所杀;癸亥,景亦遇害,时年。景妻,孙皓嫡妹,与景俱张承外孙也。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旧历初五日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苏轼中的「前赤壁赋」篇,“壬戌”解释为: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