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志中-张平子中的「追荒忽于地底兮,轶无形而上浮。出石密之暗野兮,不识蹊之所由。速烛龙令执炬兮,过钟山而中休。瞰瑶谿之赤岸兮,吊祖江之见刘。聘王母于银台兮,羞玉芝以疗饥。戴胜慭其既欢兮,又诮余之行迟。载太华之玉女兮,召洛浦之宓妃。咸姣丽以蛊媚兮,增嫮眼而蛾眉。舒 婧之纤腰兮,扬杂错之袿徽。离朱唇而微笑兮,颜的砾以遗光。献环琨与琛缡兮,申厥好以玄黄。虽色艳而赂美兮,志皓荡而不嘉。双材悲于不纳兮,并咏诗而清歌。歌曰:天地烟煴,百卉含葩。鸣鹤交颈,雎鸠相和。处子怀春,精魂回移。如何淑明,忘我实多。」篇,“如何”解释为:奈何。淑明:贤淑智慧。此指作者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方伎传中的「辂至列人典农王弘直许。有飘风高尺余,从申上来,在庭中幢幢回转;息已,复起,良久乃止。直以问骆,辂曰:“东方当有马吏至;恐父哭子,如何!”明日胶东吏到,直子果亡。直问其故,辂曰:“其日乙卯,则长子之候也;木落于申,斗建申,申破寅,死丧之候也;日加午而风发,则马之候也;离为文章,则吏之候也;申未为虎,虎为大人,则父之候也。”有雄雉飞来,登直内铃柱头。直大以不安,令辂作卦。辂曰:“到月必迁。”时月也:至期,直果为勃海太守。」篇,“如何”解释为:感叹词。相当于“奈何”。意思是怎么办啊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庞统法正传中的「年,进围成都。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,事觉,不果。璋以危亡在近,故不诛靖。璋既稽服,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。正说曰:“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,许靖是也。然今主公始创大业,天下之人不可户说;靖之浮称,播流海。若其不礼,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;宜加敬重,以眩远近;追昔燕王之待郭隗。”先主于是乃厚待靖。以正为蜀郡太守,扬武将军,外统都畿,内为谋主。餐之德,睚眦之怨,无不报复;擅杀毁伤己者数人。或谓诸葛亮曰:“法正于蜀郡太纵横;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。”亮答曰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: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法孝直为之辅翼,令翻然翱翔,不可复制。如何禁止法正,使不得行其意邪!”初,孙权以妹妻先主。妹才捷刚猛,有诸兄之风;侍婢百余人,皆亲执刀侍立;先主每入,衷心常凛凛。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,故言如此。年,正说先主曰:“曹操举而降张鲁,定汉中。不因此势以图巴、蜀,而留夏侯渊、张郃屯守,身遽北还;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,必将内有忧逼故耳。今策渊、郃才略,不胜国之将帅;举众往讨,则必可克之。克之之日,广农积谷,观衅伺隙:上可以倾覆寇敌,尊奖王室;中可以蚕食雍、凉,广拓境土;下可以固守要害,为持久之计。此盖天以与我,时不可失也!”先主善其策,乃率诸将进兵汉中,正亦从行。年,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,于定军(兴势)山作营。渊将兵来争其地。正曰:“可击矣!”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,大破渊军,渊等授首。曹公西征,闻正之策,曰:“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,必为人所教也。”先主立为汉中王,以正为尚书令,护军将军。明年卒,时年。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。谥曰翼侯。赐子邈爵关内侯,官至奉车都尉、汉阳太守。诸葛亮与正,虽好尚不同,以公义相取;亮每奇正智术。先主既即尊号,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,群臣多谏,不从。章武年,大军败绩,还住白帝。亮叹曰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!”」篇,“如何”解释为:怎么能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