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骑常侍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任彦昇中的「齐台初建,以公为尚书右仆射,领吏部,时年二十八。宋末艰虞,百王浇季,礼紊旧宗,乐倾恒轨。自朝章国纪,典彝备物,奏议符策,文辞表记,素意所不蓄,前古所未行,皆取定俄顷,神无滞用。太祖受命,以佐命之功,封南昌县开国公,食邑二千户。建元二年,迁尚书左仆射,领选如故。自营郃分司,卢钦兼掌,誉望所归,允集兹日。寻表解选,诏加侍中。又授太子詹事,侍中、仆射如故。固辞侍中,改授散骑常侍,余如故。」篇,“散骑常侍”解释为:官名。侍从皇帝左右,掌顾问表诏之事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碑文上-王仲宝中的「明皇不豫,储后幼冲。贻厥之寄,允属时望。征为吏部尚书,领卫尉,固让不拜。改授尚书右仆射。端流平衡,外宽内直。弘二八之高谟,宣《由庚》而垂咏。太宗即世,遗命以公为散骑常侍、中书令、护军将军。送往事居,忠贞允亮。秉国之均,四方是维。百官象物而动,军政不戒而备。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,君子以为美谈。亦犹孟轲致欣于乐正,羊职悦赏于士伯者也。丁所生母忧,谢职。毁疾之重,因心则至。朝议以有为为之,鲁侯垂式;存公忘私,方进明准。爰降诏书,敦还摄任。固请移岁,表奏相望。事不我与,屈己弘化。」篇,“散骑常侍”解释为:官名。侍从皇帝左右,负责规谏之事。中书令:中书省长官。职掌机要,发布政令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元年月,壬戌,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,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,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。置散骑常侍、侍郎各人。其宦人为官者,不得过诸署令;为金策著令,藏之石室。初,汉熹平年,黄龙现谯。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:“此何祥也?”飏曰:“其国,后当有王者兴。不及年,亦当复现。天事恒象,此其应也。”内黄殷登默而记之。至年,登尚在。月,黄龙现谯,登闻之曰:“单飏之言,其验兹乎!”己卯,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。濊貊、扶余单于,焉耆、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。」篇,“散骑常侍”解释为:官名。随从皇帝出入,参与处理尚书台呈送给皇帝的机要公事,并且负责起草皇帝诏命之类的重要文件。侍郎:官名。即散骑侍郎。主要职责是参与处理尚书台呈送给皇帝的机要公事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明帝即位,进封閺乡侯,百户。觊奏曰:“章之律,自古所传;断定刑罪,其意微妙。百里长吏,皆宜知律。刑法者,国家之所贵重,而私议之所轻贱;狱吏者,百姓之所悬命,而选用者之所卑下。王政之弊,未必不由此也。请置律博士,转相教授。”事遂施行。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,觊上疏曰:“夫变情励性,强所不能;人臣言之既不易,人主受之又艰难。且人之所乐者,富贵、显荣也;所恶者,贫贱、死亡也。然此者,君上之所制也。君爱之则富贵、显荣,君恶之则贫贱、死亡。顺指者,爱所由来;逆意者,恶所从至也。故人臣皆争顺指而避逆意;非破家为国杀身成君者,谁能犯颜色,触忌讳,建言,开说哉?陛下留意察之,则臣下之情可见矣。今议者多好悦耳,其言政治,则比陛下于尧、舜,其言征伐,则比虏于狸鼠。臣以为不然。昔汉文之时,诸侯强大,贾谊累息以为至危。况今海之内,分而为,群士陈力,各为其主。其来降者,未肯言舍邪就正,咸称迫于困急,是与国分治无以为异也。当今千里无烟,遗民困苦;陛下不善留意,将遂凋弊不可复振。礼:天子之器必有金玉之饰,饮食之肴必有珍之味;至于凶荒,则彻膳降服。然则奢俭之节,必视世之丰约也。武皇帝之时,后宫食不过肉,衣不用锦绣,茵蓐不缘饰,器物无丹漆;用能平定天下,遗福子孙。此皆陛下之所亲览也。当今之务,宜君臣上下,并用筹策;计校府库,量入为出。深思句践滋民之术,(由)犹恐不及;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,渐更增广;工役不辍,侈靡日崇,帑藏日竭。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,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,故立仙掌以承高露。陛下通明,每所非笑。汉武有求于露,而(由)犹尚见非;陛下无求于露而空设之,不益于好而糜费功夫。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。”觊历汉、魏,时献忠言,率如此。受诏典著作,又为《魏官仪》,凡所撰述数篇。好古文、鸟篆、隶草,无所不善。建安末,尚书右丞河南潘勖;黄初时,散骑常侍河内王象;亦与觊并以文章显。觊薨,谥曰敬侯。子瓘嗣。瓘咸熙中为镇西将军。」篇,“散骑常侍”解释为:官名。与侍中同为皇帝的侍从长官。侍从左右,并参与审评尚书台送来的公事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