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三事的解释

三事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傅季友中的「故尚书左仆射、前军将军臣穆之,爰自布衣,协佐义始,内竭谋猷,外勤庶政,密勿军国,心力俱尽。及登庸朝右,尹司京畿,敷赞百揆,翼新大猷。顷戎车远役,居中作捍。抚宁之勋,实洽朝野,识量局致,栋干之器也。方宣赞盛化,缉隆圣世,志绩未究,远迩悼心,皇恩褒述,班同三事。荣哀既备,宠灵已泰。臣伏思寻,自义熙草创,艰患未弭,外虞既殷,内难亦荐,时屯世故,靡有宁岁。臣以寡劣,负荷国重,实赖穆之匡翼之勋。岂惟谠言嘉谋,溢于民听;若乃忠规密谟,潜虑帷幕,造膝诡辞,莫见其际。事隔于皇朝,功隐于视听者,不可胜记。所以陈力一纪,遂克有成,出征入辅,幸不辱命,微夫人之左右,未有宁济其事者矣。履谦居寡,守之弥固,每议及封爵,辄深自抑绝,所以勋高当年,而茅土弗及。抚事永念,胡宁可昧?谓宜加赠正司,追甄土宇,俾忠贞之烈,不泯于身后;大赉所及,永秩于善人。」篇,“三事”解释为三公。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”孔疏:“三事大夫为三公耳。”此指追赠刘穆之仪同三司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班孟坚中的「于是三事岳牧之寮,佥尔而进曰:陛下仰监唐典,中述祖则,俯蹈宗轨,躬奉天经,惇睦辨章之化洽。巡靖黎蒸,怀保鳏寡之惠浃,燔瘗县沉,肃祗群神之礼备。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,肉角驯毛宗于外囿,扰缁文皓质于郊,升黄辉采鳞于沼,甘露宵零于丰草,三足轩翥于茂树。若乃嘉谷灵草,奇兽神禽,应图合谍,穷祥极瑞者,朝夕坰牧,日月邦畿,卓荦乎方州,洋溢乎要荒。」篇,“三事”解释为三公。岳牧:传说尧、舜时有四岳、十二牧,省称“岳牧”。后泛指地方的长官。寮(liáo):后多作“僚”,百官,官吏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陆逊传中的「赤乌年,代顾雍为丞相。诏曰:“朕以不德,应期践运;王途未,奸宄充路;夙夜战惧,不遑鉴寐。惟君天资聪睿,明德显融;统任上将,匡国弭难。夫有超世之功者,必应光大之宠;怀文武之才者,必荷社稷之重。昔伊尹隆汤,吕尚翼周;内外之任,君实兼之。今以君为丞相,使使持节、守太常傅常,授印绶。君其茂昭明德,修乃懿绩;敬服王命,绥靖方。於乎!总司事,以训群僚,可不敬与?君其勖之!其州牧、都护、领武昌事,如故。”先是,宫并阙;中外职司,多遣子弟给侍。全琮报逊,逊以为:“子弟苟有才,不忧不用,不宜私出以要荣利;若其不佳,终为取祸。且闻宫势敌,必有彼此,此古人之厚忌也。”琮子寄,果阿附鲁王,轻为交构。逊书与琮曰:“卿不师日!,而宿留阿寄,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。”琮既不纳,更以致隙。及太子有不安之议,逊上疏陈:“太子正统,宜有盘石之固;鲁王藩臣,当使宠秩有差;彼此得所,上下获安。谨叩头流血以闻。”书上,及求诣都,欲口论嫡庶之分,以匡得失。既不听许,而逊外生顾谭、顾承、姚信,并以亲附太子,枉见流徙。太子太傅吾粲,坐数与逊交书,下狱死。权累遣中使责让逊,逊愤恚致卒。时年。家无余财。初,暨艳造营府之论,逊谏戒之,以为必祸。又谓诸葛恪曰:“在我前者,吾必奉之同升;在我下者,则扶持之。今观君气陵其上,意蔑乎下:非安德之基也。”又广陵杨竺少获声名,而逊谓之终败,劝竺兄穆,令与别族:其先睹如此。长子延,早夭。次子抗,袭爵。孙休时,追谥逊曰昭侯。」篇,“三事”解释为西周时,以任人、准夫、牧为负责朝廷政务的官,称为三事,见《尚书·立政》。这里指朝廷的高级官员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搜神记》卷三中的「乔玄见自光」篇,“三事”解释为三公,东汉时代不设丞相,以司徒、太尉、司空为三公,等同丞相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三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