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祖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献诗-潘安仁中的「於皇时晋,受命既固。三祖在天,圣皇绍祚。」篇,“三祖”解释为:宣帝追号曰高祖,文帝号曰太祖,武帝号曰世祖。在天:言已逝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锺士季中的「往者汉祚衰微,率土分崩,生民之命,几于泯灭。我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,拨乱反正,拯其将坠,造我区夏。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,受命践祚。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,恢拓洪业。然江山之外,异政殊俗,率土齐民,未蒙王化,此三祖所以顾怀遗志也。今主上圣德钦明,绍隆前绪,宰辅忠肃明允,劬劳王室,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,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。悼彼巴蜀,独为匪民,愍此百姓,劳役未已。是以命授六师,龚行天罚,征西、雍州、镇西诸军,五道并进。古之行军,以仁为本,以义治之;王者之师,有征无战;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,周武有散财、发廪、表闾之义。今镇西奉辞衔命,摄统戎车,庶弘文告之训,以济元元之命,非欲穷武极战,以快一朝之志。故略陈安危之要,其敬听话言。」篇,“三祖”解释为:指曹操、曹丕、曹叡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下-沈休文中的「周室既衰,风流弥著。屈平、宋玉导清源于前,贾谊、相如振芳尘于后,英辞润金石,高义薄云天,自兹以降,情志愈广。王褒、刘向、扬、班、崔、蔡之徒,异轨同奔,递相师祖。虽清辞丽曲,时发乎篇;而芜音累气,固亦多矣。若夫平子艳发,文以情变,绝唱高踪,久无嗣响。至于建安,曹氏基命,三祖陈王,咸蓄盛藻,甫乃以情纬文,以文被质。自汉至魏,四百余年,辞人才子,文体三变。相如工为形似之言,二班长于情理之说,子建、仲宣以气质为体,并摽能擅美,独映当时。是以一世之士,各相慕习。原其飙流所始,莫不同祖风骚,徒以赏好异情,故意制相诡。」篇,“三祖”解释为:魏武帝曹操庙号太祖,魏文帝曹丕庙号高祖,魏明帝曹叡庙号烈祖。陈王:曹植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