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郡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哀伤-江文通中的「至如李君降北,名辱身冤。拔剑击柱,吊影惭魂。情往上郡,心留雁门。裂帛系书,誓还汉恩。朝露溘至,握手何言。」篇,“上郡”解释为:郡名。汉时辖境相当于今之无定河流域及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上书-李斯中的「昔穆公求士,西取由余于戎,东得百里奚于宛,迎蹇叔于宋,来邳豹、公孙支于晋。此五子者,不产于秦,穆公用之,并国三十,遂霸西戎。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强,百姓乐用,诸侯亲服,获楚、魏之师,举地千里,至今治强。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蜀,北收上郡,南取汉中,包九夷,制鄢郢,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昭王得范雎,废穰侯,逐华阳,强公室,杜私门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此四君者,皆以客之功。由此观之,客何负于秦哉?向使四君却客而弗纳,疏士而弗用,是使国无富利之实,而秦无强大之名也。」篇,“上郡”解释为:本属魏地,在今陕西榆林地区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战国策》中的「李斯谏逐客书」篇,“上郡”解释为:魏地,郡城在今陕西榆林东南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上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