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芍陂的解释

芍陂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军至谯。作轻舟,治水军。秋月,自涡入淮,出肥水,军合肥。辛未,令曰:“自顷以来,军数征行,或遇疫气。吏士死亡不归,家室怨旷,百姓流离。而仁者岂乐之哉?不得已也!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,县官勿绝廪。长吏存恤抚循,以称吾意。”置扬州郡县长吏,开芍陂屯田。月,军还谯。年春,下令曰:“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,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?及其得贤也,曾不出闾巷。岂幸相遇哉?上之人(不)求取之耳!今天下尚未定,此特求贤之急时也。‘孟公绰为赵、魏老则优,不可以为滕、薛大夫’。若必廉士而后可用,则齐桓其何以霸世?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。吾得而用之。”冬,作铜雀台。」篇,“芍陂”解释为芍陂(què bēi),陂塘名。在今安徽寿县南。是古代淮河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。后来叫作安丰塘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韩崔高孙王传中的「孙礼字德达,涿郡容城人也。太祖平幽州,召为司空军谋掾。初丧乱时,礼与母相失;同郡马台求得礼母,礼推家财尽以与台。台后坐法当死,礼私导令逾狱,自首。既而曰:“臣无逃亡之义。”径诣刺奸。主簿温恢嘉之,具白太祖,各减死等。后除河间郡丞。稍迁荥阳都尉。鲁山中贼数百人,保固险阻,为民作害。乃徙礼为鲁相;礼至官,出俸谷,发吏民,募首级,招纳降附使还为间,应时平泰。历山阳、平原、平昌、琅邪太守。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,礼谏以为“不可深入”,不从而败。迁阳平太守。入为尚书。明帝方修宫室;而节气不和,天下少谷。礼固争罢役,诏曰:“敬纳谠言,促遣民作。”时李惠监作,复奏留月,有所成讫。礼径至作所,不复重奏,称诏罢民。帝奇其意而不责也。帝猎于大石山,虎趋乘舆。礼便投鞭下马,欲奋剑斫虎,诏令礼上马。明帝临崩之时,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,于床下受遗诏,拜礼大将军长史,加散骑常侍。礼亮直不挠,爽弗便也;以为扬州刺史,加伏波将军,赐爵关内侯。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;时州兵休使,在者无几。礼躬勒卫兵御之,战于芍陂;自旦及暮,将士死伤过半。礼犯蹈白刃,马被数创,手秉枹鼓,奋不顾身;贼众乃退。诏书慰劳,赐绢百匹。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,哀号发心;皆以绢付亡者家,无以入身。征拜少府。出为荆州刺史。迁冀州牧。太傅司马宣王谓礼曰:“今清河、平原争界年,更刺史,靡能决之;虞、芮待文王而了,宜善令分明。”礼曰:“讼者据墟墓为验,听者以先老为正;而老者不可加以槚楚,又墟墓或迁就高敞,或徙避仇雠。如今所闻,虽皋陶犹将为难。若欲使‘必也无讼’,当以烈祖初封平原时图决之。何必推古问故,以益辞讼?昔成王以桐叶戏叔虞,周公便以封之。今图藏在天府,便可于坐上断也,岂待到州乎?”宣王曰:“是也。当别下图。”礼到,案图宜属平原。而曹爽信清河言,下书云:“图不可用,当参异同。”礼上疏曰:“管仲霸者之佐,其器又小,犹能夺伯氏骈邑,使没齿无怨言。臣受牧伯之任,奉圣朝明图,验地著之界,界实以王翁河为限。而鄃以马丹候为验,诈以鸣犊河为界;假虚讼诉,疑误台阁。窃闻众口铄金,浮石沉木,人成市虎,慈母投其杼。今郡争界年,朝决之者,缘有解书图画,可得寻案擿校也。平原在两河向东上,其间有爵堤;爵堤在高唐西南,所争地在高唐西北,相去余里。可谓长叹息流涕者也。案解与图奏,而鄃不受诏,此臣软弱不胜其任;臣亦何颜尸禄素餐?辄束带著履,驾车待放。”爽见礼奏,大」篇,“芍陂”解释为芍陂(què bēi),陂塘名。在今安徽寿县南。是古代淮河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主传中的「年春月,遣使者羊衜、郑胄、将军孙怡,之辽东,击魏守将张持、高虑等,虏得男女。零陵言甘露降。夏月,城沙羡。冬月,将军蒋秘南讨夷贼。秘所领都督廖式,杀临贺太守严纲等,自称“平南将军”;与弟潜,共攻零陵、桂阳,及摇动交州、苍梧、郁林诸郡,众数万人。遣将军吕岱、唐咨讨之,岁余皆破。年春正月,诏曰:“盖君非民不立,民非谷不生。顷者以来,民多征役;岁又水旱,年谷有损;而吏或不良,侵夺民时:以致饥困。自今以来,督军、郡守,其谨察非法:当农桑时,以役事扰民者,举正以闻。”夏月,大赦。诏诸郡县治城郭,起谯楼,穿堑发渠,以备盗贼。冬月,民饥,诏开仓廪以赈贫穷。年春正月,大雪,平地深尺,鸟兽死者太半。夏月,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;决芍陂,烧安城邸阁,收其人民。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安。琮与魏将王凌,战于芍陂;中郎将秦晃等余人,战死。车骑将军朱然围樊,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。月,太子登卒。是月,魏太傅司马宣王救樊。月,军还。闰月,大将军瑾卒。秋月,陆逊城邾。」篇,“芍陂”解释为芍陂(què bēi),陂塘名。在今安徽寿县南。为古代淮河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少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