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申生的解释

申生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春秋》中的「僖公五年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姬姓,名申生,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之子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国语》中的「史苏论骊姬必乱晋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晋献公的太子。曲沃:晋国的别都,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战国策》中的「蔡泽见逐于赵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诸葛亮传中的「由是先主遂诣亮;凡往,乃见。因屏人曰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。孤不度德量力,欲信大义于天下;而智术短浅,遂用猖獗。至于今日,然志犹未已,君谓计将安出?”亮答曰:“自董卓以来,豪杰并起,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。曹操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;然操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: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:此诚不可与争锋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世;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: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荆州北据汉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、会,西通巴、蜀;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不能守: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;高祖因之,以成帝业。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;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;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、越;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。天下有变,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,以向宛、洛;将军身率益州之众,出于秦川: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!”先主曰:“善!”于是与亮情好日密。关羽、张飞等不悦。先主解之曰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愿诸君勿复言!”羽、飞乃止。刘表长子琦,亦深器亮。表受后妻之言,爱少子琮,不悦于琦。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,亮辄拒塞,未与处画。琦乃将亮游观后园,共上高楼;饮宴之间,令人去梯,因谓亮曰:“今日上不至天,下不至地;言出子口,入于吾耳:可以言未?”亮答曰:“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,重耳在外而安乎?”琦意感悟,阴规出计;会黄祖死,得出,遂为江夏太守。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申生(?—前 656),春秋时晋献公的太子。晋献公宠爱骊姬,骊姬为了使自己亲生的儿子成为太子,设计诬陷申生有毒杀父亲的企图,申生被迫自杀。申生死后,骊姬开始诋毁申生的弟弟重耳。重耳逃到国外,流亡各国达二十年。前636 年,他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夺得国君位置,为晋文公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十九《晋世家》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楚辞》七谏中的「沉江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春秋时晋献公太子。献公听信骊姬谗言,把他逼死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楚辞》九叹中的「惜贤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春秋时晋献公太子,为继母骊姬谗害而死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楚辞》九章-惜诵中的「昔余梦登天兮,魂中道而无杭。吾使厉神占之兮,曰有志极而无旁。终危独以离异兮,曰君可思而不可恃。故众口其铄金兮,初若是而逢殆。惩于羹者而吹兮,何不变此志也?欲释阶而登天兮,犹有曩之态也。众骇遽以离心兮,又何以为此伴也?同极而异路兮,又何以为此援也?晋申生之孝子兮,父信谗而不好。行婞直而不豫兮,鲧功用而不就。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春秋时晋献公的嫡长子。献公听信后妻骊姬的谗言,要杀申生,他既不为自己辩解,也不逃走,念念不忘君国,最后被迫自缢而死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女孝经》九章-惜诵中的「诸女曰:“妇道之善,敬闻命矣。小子不敏,愿终身以行之。敢问古者亦有不令之妇乎?”大家曰:“夏之兴也以涂山,其灭也以妹喜;妹喜所言,桀皆听从,卒以亡国。殷之兴也以有莘氏(汤之妃),其灭也以妲己;(纣嬖妲己,为酒池、肉林、炮烙,武王克之。)周之兴也以太任,(王季妃,文王母。)其灭也以褒姒。(周幽王宠于褒姒,黜申后,废太子。褒姒不笑,王尝悦之万端,终不得一笑。戏举烽火,诸侯至,至而无故,褒姒笑。后大戎攻王,王举烽火,而诸侯不至,大戎杀王而虏褒姒。)此三代之王,皆以妇人失天下,身死国亡,而况于诸侯乎!况于卿大夫乎!况于庶人乎!故申生之亡,祸由骊女。愍怀之废,釁起南风。由是观之,妇人起家者有之,祸于家者亦有之。至于陈御叔之妻夏氏,杀三夫,戮一子,弒一君,走两卿,丧一国,蓋恶之极也。夫以一女子之身,破六家之产,吁,可畏哉!若行善道,则不及于此矣。”」篇,“申生”解释为春秋时代晋献公之嫡长子,夫人齐姜所生,本是晋国太子。后被骊姬陷害,不愿作乱,自杀而死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闰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