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十九年的解释

十九年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左传》哀公中的「哀公十九年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公元前476年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始耕籍田。南安赵衢、汉阳尹奉等,讨超,枭其妻子。超奔汉中。韩遂徙金城,入氐王千万部,率羌胡万余骑与夏侯渊战。击,大破之,遂走西平。渊与诸将攻兴国,屠之。省安东、永阳郡。安定太守毌丘兴将之官,公戒之曰:“羌胡欲与中国通,自当遣人来,慎勿遣人往!善人难得,必将教羌胡妄有所请求,因欲以自利。不从,便为失异俗意;从之,则无益事。”兴至,遣校尉范陵至羌中;陵果教羌,使自请为属国都尉。公曰:“吾预知当尔。非圣也,但更事多耳。”月,天子使魏公位,在诸侯王上;改授金玺、赤绂、远游冠。秋月,公征孙权。初,陇西宋建,自称“河首平汉王”,聚众枹罕;改元,置百官;余年。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。冬月,屠枹罕,斩建,凉州平。公自合肥还。月,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,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,辞甚丑恶;发闻,后废黜死,兄弟皆伏法。月,公至孟津。天子命公置旄头,宫殿设钟虡。乙未,令曰:“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,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。陈平岂笃行,苏秦岂守信邪?而陈平定汉业,苏秦济弱燕。由此言之,士有偏短,庸可废乎!有司明思此义,则士无遗滞,官无废业矣。”又曰:“夫刑,百姓之命也。而军中典狱者,或非其人,而任以军死生之事;吾甚惧之!其选明达法理者,使持典刑。”于是置理曹掾属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诸夏侯曹传中的「与太祖会安定,降杨秋。年,太祖乃还邺,以渊行护军将军,督朱灵、路招等,屯长安。击破南山贼刘雄鸣,降其众。围遂、超余党梁兴于鄠,拔之,斩兴,封博昌亭侯。马超围凉州刺史韦康于冀,渊救康;未到,康败。去冀百余里,超来逆战。军不利。汧氐反,渊引军还。年,赵衢、尹奉等谋讨超,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。衢等谲说超,使出击叙;于后尽杀超妻子。超奔汉中,还围祁山,叙等急求救。诸将议者,欲须太祖节度。渊曰:“公在邺,反复千里;比报,叙等必败,非救急也!”遂行。使张郃督步骑千,在前从陈仓狭道入;渊自督粮,在后。郃至渭水上,超将氐羌数千逆郃;未战,超走,郃进军收超军器械。渊到,诸县皆已降。韩遂在显亲;渊欲袭取之,遂走。渊收遂军粮,追至略阳城,去遂余里。诸将欲攻之,或言当攻兴国氐。渊以为:“遂兵精,兴国城固;攻不可猝拔。不如击长离诸羌。长离诸羌,多在遂军;必归救其家。若舍羌独守则孤,救长离则官兵得与野战,可必虏也。”渊乃留督将守辎重,轻兵步骑到长离。攻烧羌屯,斩获甚众。诸羌在遂军者,各还种落。遂果救长离,与渊军对阵。诸将见遂众,恶之,欲结营作堑乃与战。渊曰:“我转斗千里,今复作营堑,则士众疲惫,不可久。贼虽众,易与耳!”乃鼓之,大破遂军。得其旌麾,还略阳,进军围兴国。氐王千万,逃奔马超,余众降。转击高平屠各,皆散走,收其粮谷牛马。乃假渊节。初,枹罕宋建,因凉州乱,自号“河首平汉王”。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。渊至,围枹罕。月余拔之,斩建及所置丞相以下。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,渡河入小湟中。河西诸羌尽降,陇右平。太祖下令曰:“宋建造为乱逆,余年。渊举灭之,虎步关右,所向无前。仲尼有言:‘吾与尔不如也!’”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任城陈萧王传中的「陈思王植,字子建。年岁余,诵读诗、论及辞赋数万言。善属文,太祖尝视其文,谓植曰:“汝倩人邪?”植跪曰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;顾当面试,奈何倩人?”时邺铜爵台新成,太祖悉将诸子登台,使各为赋。植援笔立成,可观;太祖甚异之。性简易,不治威仪;舆马服饰,不尚华丽。每进见难问,应声而对,特见宠爱。建安年,封平原侯。年,徙封临淄侯。太祖征孙权,使植留守邺。戒之曰:“吾昔为顿邱令,年;思此时所行,无悔于今。今汝年,亦矣,可不勉欤!”植既以才见异,而丁仪、丁廙、杨修等为之羽翼。太祖狐疑,几为太子者,数矣。而植任性而行,不自雕励,饮酒不节;文帝御之以术,矫情自饰,宫人左右,并为之说:故遂定为嗣。年,增置邑千,并前万户。植尝乘车行驰道中,开司马门出。太祖大怒,公车令坐死。由是重诸侯科禁,而植宠日衰。太祖既虑终始之变;以杨修颇有才策,而又袁氏之甥也,于是以罪诛修:植益内不自安。年,曹仁为关羽所围。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,行征虏将军;欲遣救仁,呼有所敕戒;植醉,不能受命,于是悔而罢之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 )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刘二牧传中的「璋,字季玉。既袭焉位,而张鲁稍骄恣,不承顺璋;璋杀鲁母及弟,遂为仇敌。璋累遣厐羲等攻鲁,数为所破。鲁部曲多在巴西,故以羲为巴西太守,领兵御鲁。后羲与璋情好携隙;赵韪称兵内向,众散见杀: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。璋闻曹公征荆州,已定汉(中)南,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。加璋振威将军,兄瑁平寇将军。瑁狂疾物故。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,送叟兵百人并杂御物于曹公;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。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。曹公时已定荆州,走先主,不复存录松;松以此怨。会曹公军不利于赤壁,兼以疫死。松还,疵毁曹公,劝璋自绝。因说璋曰:“刘豫州,使君之肺腑,可与交通。”璋皆然之,遣法正连好先主;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,正遂还。后松复说璋曰:“今州中诸将庞羲、李异等,皆恃功骄豪,欲有外意;不得豫州,则敌攻其外,民攻其内:必败之道也。”璋又从之,遣法正请先主。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,从事广汉王累自倒悬于州门以谏;璋无所纳,敕在所:供奉先主;先主入境如归。先主至江州,北由垫江水,诣涪;去成都百里,是岁建安年也。璋率步骑万余人,车乘帐幔,精光曜日,往就与会。先主所将将士,更相之适,欢饮百余日。璋资给先主,使讨张鲁,然后分别。明年,先主至葭萌;还兵南向,所在皆克。年,进围成都数日。城中尚有精兵万人,谷帛支年。吏民咸欲死战,璋言:“父子在州余年,无恩德以加百姓。百姓攻战年,肌膏草野者,以璋故也。何心能安!”遂开城出降,群下莫不流涕。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,尽归其财物,(及)故佩振威将军印绶。孙权杀关羽,取荆州;以璋为益州牧,驻秭归。璋卒,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,附于吴。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,处交、益界首。丞相诸葛亮平南土,阐还吴,为御史中丞。初,璋长子循妻,庞羲女也。先主定蜀,羲为左将军司马;璋时从羲启留循,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。是以璋子之后,分在吴、蜀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先主传中的「先主进军围雒;时璋子循守城,被攻且年。年夏,雒城破;进围成都,数日,璋出降。蜀中殷盛丰乐,先主置酒大飨士卒;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,还其谷帛。先主复领益州牧:诸葛亮为股肱,法正为谋主,关羽、张飞、马超为爪牙,许靖、麋竺、简雍为宾友。及董和、黄权、李严等,本璋之所授用也,吴壹、费观等,又璋之婚亲也;彭羕,又璋之所排摈也;刘巴者,宿昔之所忌恨也:皆处之显任,尽其器能。有志之士,无不竞劝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二主妃子传中的「刘理字奉孝。亦后主庶弟也,与永异母。章武元年月,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。策曰:“小子理:朕统承汉序,祗顺天命。遵修典秩,建尔于东,为汉藩辅。惟彼梁土,畿甸之邦;民狎教化,易导以礼。往悉乃心,怀保黎庶,以永尔国。王其敬之哉!”建兴年,改封理为安平王。延熙年卒,谥曰悼王。子哀王胤嗣,年卒。子殇王承嗣,年卒。景耀年诏曰:“安平王,先帝所命。世早夭,国嗣颓绝,朕用伤悼。其以武邑侯辑,袭王位。”辑,理子也。咸熙元年,东迁洛阳;拜奉车都尉,封乡侯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延熙十九年(公元 256)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庞统法正传中的「年,进围成都。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,事觉,不果。璋以危亡在近,故不诛靖。璋既稽服,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。正说曰:“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,许靖是也。然今主公始创大业,天下之人不可户说;靖之浮称,播流海。若其不礼,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;宜加敬重,以眩远近;追昔燕王之待郭隗。”先主于是乃厚待靖。以正为蜀郡太守,扬武将军,外统都畿,内为谋主。餐之德,睚眦之怨,无不报复;擅杀毁伤己者数人。或谓诸葛亮曰:“法正于蜀郡太纵横;将军宜启主公,抑其威福。”亮答曰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: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法孝直为之辅翼,令翻然翱翔,不可复制。如何禁止法正,使不得行其意邪!”初,孙权以妹妻先主。妹才捷刚猛,有诸兄之风;侍婢百余人,皆亲执刀侍立;先主每入,衷心常凛凛。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,故言如此。年,正说先主曰:“曹操举而降张鲁,定汉中。不因此势以图巴、蜀,而留夏侯渊、张郃屯守,身遽北还;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,必将内有忧逼故耳。今策渊、郃才略,不胜国之将帅;举众往讨,则必可克之。克之之日,广农积谷,观衅伺隙:上可以倾覆寇敌,尊奖王室;中可以蚕食雍、凉,广拓境土;下可以固守要害,为持久之计。此盖天以与我,时不可失也!”先主善其策,乃率诸将进兵汉中,正亦从行。年,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,于定军(兴势)山作营。渊将兵来争其地。正曰:“可击矣!”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,大破渊军,渊等授首。曹公西征,闻正之策,曰:“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,必为人所教也。”先主立为汉中王,以正为尚书令,护军将军。明年卒,时年。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。谥曰翼侯。赐子邈爵关内侯,官至奉车都尉、汉阳太守。诸葛亮与正,虽好尚不同,以公义相取;亮每奇正智术。先主既即尊号,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,群臣多谏,不从。章武年,大军败绩,还住白帝。亮叹曰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!”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「年,先主克蜀,以靖为左将军长史。先主为汉中王,靖为太傅。及即尊号,策靖曰:“朕获奉洪业,君临万国;夙宵惶惶,惧不能绥。‘百姓不亲,品不逊,汝作司徒;其敬敷教,教在宽。’君其勖哉!秉德无怠,称朕意焉。”靖虽年逾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。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。章武年卒。子钦,先靖夭没。钦子游,景耀中为尚书。始,靖兄事颍川陈纪,与陈郡袁涣、平原华歆、东海王朗等亲善。歆、朗及纪子群,魏初为公辅大臣;咸与靖书,申陈旧好,情义款至。文多,故不载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蒋琬费祎姜维传中的「明年,加督中外军事。复出陇西,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。进围襄武,与魏将徐质交锋;斩首破敌,魏军败退。维乘胜多所降下,拔河(间)关、狄道、临洮县民还。后年,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,俱出狄道,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。经众死者数万人。经退保狄道城。维围之。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,维却住钟题。年春,就迁维为大将军。更整勒戎马,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;济失誓不至,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。星散流离,死者甚众,众庶由是怨讟;而陇以西亦骚动不宁。维谢过引负,求自贬削;为后将军,行大将军事。年,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,分关中兵东下。维欲乘虚向秦川,复率数万人出骆谷,径至沈岭。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;闻维方到,众皆惶惧。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,邓艾亦自陇右:皆军于长城。维前住芒水,(皆)倚山为营。望、艾傍渭坚围;维数下挑战,望、艾不应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延熙十九年(公元 256)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主传中的「年,权徙治秣陵。明年,城石头;改秣陵为建业。闻曹公将来侵,作濡须坞。年正月,曹公攻濡须。权与相拒月余,曹公望权军,叹其齐肃,乃退。初,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,征令内移。民转相惊,自庐江、江、蕲春、广陵户余万皆东渡江;江西遂虚,合肥以南惟有皖城。年月,权征皖城。闰月,克之,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,男女数万口。是岁,刘备定蜀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〔1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周瑜鲁肃吕蒙传中的「后备诣京见权,求都督荆州;惟肃劝权借之,共拒曹公。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,方作书,落笔于地。周瑜病困,上疏曰:“当今天下,方有事役;是瑜乃心,夙夜所忧。愿至尊先虑未然,然后康乐。今既与曹操为敌;刘备近在公安,边境密迩,百姓未附:宜得良将以镇抚之。鲁肃智略足任,乞以代瑜。瑜殒踣之日,所怀尽矣!”即拜肃奋武校尉,代瑜领兵。瑜士众千余人,奉邑县,皆属焉。令程普领南郡太守。肃初住江陵,后下屯陆口,威恩大行。众增万余人,拜汉昌太守,偏将军。年,从权破皖城,转横江将军。」篇,“十九年”解释为建安十九年(公元 214)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慷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