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勒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识鉴 第七中的「石勒不知书,使人读《汉书》。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,刻印将授之,大惊曰:“此法当失,云何得遂有天下!”至留侯谏,乃曰:“赖有此耳!”」篇,“石勒”解释为:石勒(274—333),东晋时代北方后赵的君主,羯族人,公元319年自称赵王,史称后赵明帝,是一个从奴隶成为皇帝的枭雄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识鉴 第七中的「五胡乱华」篇,“石勒”解释为:石勒(274—333),上党武乡(今山西榆社)人。羯族,初为前赵将领。东晋大兴二年(319)称王,咸和五年(330)称帝,建都襄国(今河北邢台),改元建平,史称后赵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长生殿》识鉴 第七中的「第十三章 权哄」篇,“石勒”解释为:五胡十六国时,自立皇帝,建后赵。以羯人故,用来比喻安禄山。详见《晋书》卷一〇四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石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