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年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武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军至谯。作轻舟,治水军。秋月,自涡入淮,出肥水,军合肥。辛未,令曰:“自顷以来,军数征行,或遇疫气。吏士死亡不归,家室怨旷,百姓流离。而仁者岂乐之哉?不得已也!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,县官勿绝廪。长吏存恤抚循,以称吾意。”置扬州郡县长吏,开芍陂屯田。月,军还谯。年春,下令曰:“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,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?及其得贤也,曾不出闾巷。岂幸相遇哉?上之人(不)求取之耳!今天下尚未定,此特求贤之急时也。‘孟公绰为赵、魏老则优,不可以为滕、薛大夫’。若必廉士而后可用,则齐桓其何以霸世?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。吾得而用之。”冬,作铜雀台。」篇,“十五年”解释为:建安十五年(公元 210)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张乐于张徐传中的「徐晃字公明,河东杨人也。为郡吏。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,有功,拜骑都尉。李傕、郭汜之乱长安也,晃说奉,令与天子还洛阳;奉从其计,天子渡河至安邑,封晃都亭侯。及到洛阳,韩暹、董承日争斗,晃说奉令归太祖。奉欲从之,后悔;太祖讨奉于梁,晃遂归太祖。太祖授晃兵,使击卷、原武贼;破之,拜裨将军。从征吕布,别降布将赵庶、李邹等。与史涣斩眭固于河内。从破刘备。又从破颜良,拔白马;进至延津,破文丑,拜偏将军。与曹洪击!强贼祝臂,破之。又与史涣击袁绍运车于故市,功最多,封都亭侯。太祖既围邺,破邯郸。易阳令韩范,伪以城降而拒守,太祖遣晃攻之。晃至,飞矢城中,为陈成败;范悔,晃辄降之。既而言于太祖曰:“袁未破,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;今日灭易阳,明日皆以死守:恐河北无定时也。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,则莫不望风。”太祖善之。别讨毛城,设伏兵掩击,破屯。从破袁谭于南皮,讨平原叛贼,克之。从征蹋顿,拜横野将军。从征荆州,别屯樊,讨中庐、临沮、宜城贼。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,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。年,讨太原反者,围大陵;拔之,斩贼帅商曜。韩遂、马超等反关右,遣晃屯汾阴以抚河东;赐牛酒,令上先人墓。太祖至潼关,恐不得渡,召问晃。晃曰:“公盛兵于此,而贼不复别守蒲坂,知其无谋也。今假臣精兵,渡蒲坂津;为军先置,以截其里:贼可擒也。”太祖曰:“善!”使晃以步骑千人,渡津。作堑栅未成,贼梁兴夜将步骑千余人攻晃;晃击走之,太祖军得渡,遂破超等。使晃与夏侯渊平隃麋、汧诸氐,与太祖会安定。太祖还邺,使晃与夏侯渊平鄜、夏阳余贼,斩梁兴,降千余户。从征张鲁。别遣晃讨攻椟、仇夷诸山氐,皆降之。迁平寇将军。解将军张顺围,击贼陈福等余屯,皆破之。太祖还邺,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。备遣陈式等余营,绝马鸣阁道;晃别征,破之。贼自投山谷,多死者。太祖闻,甚喜,假晃节。令曰:“此阁道,汉中之险要咽喉也。刘备欲断绝外内,以取汉中。将军举,克夺贼计,善之善者也!”太祖遂自至阳平,引出汉中诸军。」篇,“十五年”解释为:建安十五年(公元 210)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二主妃子传中的「后主敬哀张皇后,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。章武元年,纳为太子妃。建兴元年,立为皇后。年薨,葬南陵。」篇,“十五年”解释为:建兴十五年(公元 237)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黄李吕马王张传中的「王平字子均,巴西宕渠人也。本养外家何氏,后复姓王。随杜濩、朴胡诣洛阳,假校尉;从曹公征汉中。因降先主,拜牙门将,裨将军。建兴年,属参军马谡先锋。谡舍水上山,举措烦扰;平连规谏谡,谡不能用。大败于街亭,众尽星散;惟平所领千人,鸣鼓自持。魏将张郃疑其伏兵,不往逼也。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,率将士而还。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、李盛,夺将军黄袭等兵;平特见崇显,加拜参军,统部兼当营事,进位讨寇将军,封亭侯。年,亮围祁山,平别守南围。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;张郃攻平,平坚守不动,郃不能克。年,亮卒于武功,军退还;魏延作乱,战而败:平之功也。迁后典军、安汉将军,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;又领汉中太守。年,进封安汉侯,代壹督汉中。延熙元年,大将军蒋琬住沔阳;平更为前护军,署琬府事。年,琬还住涪,拜平前监军、镇北大将军,统汉中。年春,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余万,向汉川。前锋已在骆谷,时汉中守兵不满万;诸将大惊,或曰:“今力不足以拒敌,听当固守汉、乐城,遇贼令入;比尔间,涪军足得救关。”平曰:“不然!汉中去涪垂千里。贼若得关,便为祸也。今宜先遣刘护军、杜参军据兴势,平为后拒;若贼分向黄金,平率千人下自临之;比尔间,涪军行至:此计之上也。”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,即便施行。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,自成都相继而至,魏军退还,如平本策。是时,邓芝在东,马忠在南,平在北境,咸著名迹。平生长戎旅,手不能书,其所识不过字;而口授作书,皆有意理。使人读《史》、《汉》诸纪传,听之;备知其大义,往往论说不失其指。遵履法度,言不戏谑;从朝至夕,端坐彻日,?无武将之体。然性狭侵疑,为人自轻,以此为损焉。年卒,子训嗣。初,平同郡汉昌句扶,忠勇宽厚,数有战功;功名爵位亚平,官至左将军,封宕渠侯。」篇,“十五年”解释为:建兴十五年(公元 237)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邓张宗杨传中的「车骑高劲,惟其泛爱。以弱制强,不陷危坠。 赞吴子远子远名壹,陈留人也。随刘焉入蜀。刘璋时,为中郎将。将兵拒先主于涪,诣降。先主定益州,以壹为护军,讨逆将军;纳壹妹为夫人。章武元年,为关中都督。建兴年,与魏延入南安界,破魏将费瑶,徙亭侯。进封高阳乡侯,迁左将军。年,丞相亮卒,以壹督汉中,车骑将军,假节,领雍州刺史,进封济阳侯。年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壹族弟班,字元雄。大将军何进官属吴匡之子也。以豪侠称,官位常与壹相亚。先主时,为领军。后主世,稍迁至骠骑将军,假节,封绵竹侯。安汉宰南,奋击旧乡。翦除芜秽,惟刑以张。广迁蛮、濮,国用用强。 赞李德昂辅汉惟聪,既机且惠。因言远思,切问近对。赞时休美,和我业世。 赞张君嗣镇北敏思,筹画有方。导师禳秽,遂事成章。偏任东隅,末命不祥。哀悲本志,放流殊疆。 赞黄公衡越骑惟忠,厉志自祗。职于内外,念公忘私。 赞杨季休征南厚重,征西忠克。统时选士,猛将之烈。 赞赵子龙、陈叔至叔至名到,汝南人也。自豫州随先主,名位常亚赵云,俱以忠勇称。建兴初,官至永安都督,征西将军,封亭侯。镇南粗强,监军尚笃。并豫戎任,任自封裔。 赞辅元弼、刘南和辅元弼名匡,襄阳人也。随先主入蜀。益州既定,为(巴郡)巴东太守。建兴中,徙镇南。为右将军,封中乡侯。刘南和名邕,义阳人也。随先主入蜀。益州既定,为江阳太守。建兴中,稍迁至监军,后将军,赐爵关内侯。卒,子式嗣。少子武,有文,与樊建齐名;官亦至尚书。司农性才,敷述允章。藻丽辞理,斐斐有光。 赞秦子敕正方受遗,豫闻后纲。不陈不佥,造此异端。斥逐当时,任业以丧。 赞李正方文长刚粗,临难受命。折冲外御,镇保国境。不协不和,忘节言乱。疾终惜始,实惟厥性。 赞魏文长威公狷狭,取异众人。闲则及理,逼则伤侵。舍顺入凶,《大易》之云。 赞杨威公季常良实,文经勤类。士元言规,处仁闻计。孔休、文祥,或才或臧。播播述志,楚之兰芳。 赞马季常、卫文经、韩士元、张处仁、殷孔休、习文祥文经、士元,皆失其名实、行事、郡县。处仁本名存,南阳人也。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。南次至雒,以为广汉太守。存素不服庞统;统中矢卒,先主发言嘉叹,存曰:“统虽尽忠可惜,然违大雅之义。”先主怒曰:“统杀身成仁,更为非也?”免存官。顷之,病卒。失其行事,故不为传。孔休名观,为荆州主簿,别驾从事,见《先主传》;失其郡县。文祥名祯,襄阳人也。随先主入蜀,历雒、郫令,(南)」篇,“十五年”解释为:建兴十五年(公元 237)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主传中的「年春,权复征黄祖。祖先遣舟兵拒军,都尉吕蒙破其前锋;而凌统、董袭等尽锐攻之,遂屠其城。祖挺身亡走。骑士冯则追枭其首,虏其男女数万口。是岁,使贺齐讨黟、歙。分歙为始新、新定、(犁)黎阳、休阳县,以县为新都郡。荆州牧刘表死;鲁肃乞奉命吊表子,且以观变。肃未到,而曹公已临其境。表子琮举众以降,刘备欲南济江。肃与相见,因传权旨,为陈成败。备进住夏口,使诸葛亮诣权。权遣周瑜、程普等行。是时,曹公新得表众,形势甚盛;诸议者皆望风畏惧,多劝权迎之。惟瑜、肃执拒之议,意与权同。瑜、普为左右督,各领万人;与备俱进,遇于赤壁,大破曹公军。公烧其余船,引退,士卒饥疫,死者太半。备、瑜等复追至南郡。曹公遂北还,留曹仁、徐晃于江陵,使乐进守襄阳。时甘宁在(江陵)夷陵,为仁党所围;用吕蒙计,留凌统以拒仁,以其半救宁,军以胜返。权自率众围合肥。使张昭攻江之当涂,昭兵不利。权攻城逾月,不能下。曹公自荆州还,遣张喜将骑赴合肥;未至,权退。年,瑜、仁相守岁余;所杀伤甚众,仁委城走。权以瑜为南郡太守。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,领徐州牧;备领荆州牧,屯公安。年,分豫章为鄱阳郡;分长沙为汉昌郡,以鲁肃为太守,屯陆口。」篇,“十五年”解释为:建安十五年(公元 210)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