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蜀、汉的解释

蜀、汉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荀彧荀攸贾诩传中的「自太祖之迎天子也,袁绍内怀不服。绍既并河朔,天下畏其强。太祖方东忧吕布,南拒张绣。而绣败太祖军于宛,绍益骄,与太祖书,其辞悖慢。太祖大怒,出入动静变于常,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。钟繇以问彧,彧曰:“公之聪明,必不追咎往事;殆有他虑。”则见太祖问之。太祖乃以绍书示彧,曰:“今将讨不义,而力不敌。何如?”彧曰:“古之成败者,诚有其才虽弱必强,苟非其人虽强易弱。刘、项之存亡,足以观矣。今与公争天下者,唯袁绍尔。绍貌外宽而内忌,任人而疑其心;公明达不拘,唯才所宜。此度胜也。绍迟重少决,失在后机;公能断大事,应变无方。此谋胜也。绍御军宽缓,法令不立,士卒虽众,其实难用;公法令既明,赏罚必行,士卒虽寡,皆争致死。此武胜也。绍凭世资,从容饰智,以收名誉,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;公以至仁待人,推诚心不为虚美,行己谨俭,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,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。此德胜也。夫以胜辅天子,扶义征伐,谁敢不从!绍之强,其何能为!”太祖悦。彧曰:“不先取吕布,河北亦未易图也。”太祖曰:“然!吾所惑者:又恐绍侵扰关中,乱羌胡,南诱蜀、汉;是我独以兖、豫,抗天下分之也。为将奈何?”彧曰:“关中将帅以数,莫能相;唯韩遂、马超,最强。彼见山东方争,必各拥众自保。今若抚以恩德,遣使连和;相持虽不能久安,比公安定山东,足以不动。钟繇可属以西事,则公无忧矣。”」篇,“蜀、汉”解释为蜀郡、汉中郡。这里以蜀、汉中二郡代替它们所属的益州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太祖征汉中,以阜为益州刺史。还,拜金城太守;未发,转武都太守。郡滨蜀、汉,阜请依袭遂故事,安之而已。会刘备遣张飞、马超等从沮道趋下辩,而氐雷定等部万余落反应之。太祖遣都护曹洪御超等,超等退还。洪置酒大会,令女倡著罗縠之衣,蹋鼓。坐皆笑,阜厉声责洪曰:“男女之别,国之大节;何有于广坐之中裸女人形体!虽桀、纣之乱,不甚于此!”遂奋衣辞出。洪立罢女乐,请阜还坐,肃然惮焉。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,太祖以武都孤远,欲移之,恐吏民恋土。阜威信素著,前后徙民、氐,使居京兆、扶风、天水界者万余户;徙郡小槐里,百姓襁负而随之。为政举大纲而已,下不忍欺也。文帝问侍中刘晔等:“武都太守何如人也?”皆称阜有公辅之节。未及用,会帝崩。」篇,“蜀、汉”解释为蜀郡和汉中郡。汉中郡刚刚从张鲁手中夺过来,而蜀郡当时在刘备的控制之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范增非人杰」篇,“蜀、汉”解释为指蜀郡、汉中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述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