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黍离》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哀伤-向子期中的「将命适于远京兮,遂旋反而北徂。济黄河以泛舟兮,经山阳之旧居。瞻旷野之萧条兮,息余驾乎城隅。践二子之遗迹兮,历穷巷之空庐。叹《黍离》之愍周兮,悲《麦秀》于殷墟。惟古昔以怀今兮,心徘徊以踌躇。栋宇存而弗毁兮,形神逝其焉如?昔李斯之受罪兮,叹黄犬而长吟。悼嵇生之永辞兮,顾日影而弹琴。托运遇于领会兮,寄余命于寸阴。」篇,“《黍离》”解释为:《诗经·王风》篇名。周室东迁,周大夫路过故都,见宗庙宫室都已毁掉,地上长满禾黍,因悲悯西周的灭亡而作此诗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曹子建中的「微阴翳阳景,清风飘我衣。」篇,“《黍离》”解释为:《诗经·王风》篇名。其首章云:“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!”毛序认为是周大夫行役到镐京,见到宗庙宫室的旧址都长了禾黍,不胜感慨而作的诗。这里只取其行役而悲之意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三-陆士衡中的「《易》曰“汤武革命,顺乎天”,《玄》曰“乱不极则治不形”,言帝王之因天时也。古人有言曰“天时不如地利”,《易》曰“王侯设险,以守其国”,言为国之恃险也。又曰“地利不如人和”,“在德不在险”,言守险之由人也。吴之兴也,参而由焉,孙卿所谓合其参者也。及其亡也,恃险而已,又孙卿所谓舍其参者也。夫四州之萌,非无众也;大江之南,非乏俊也;山川之险,易守也;劲利之器,易用也;先政之策,易循也。功不兴而祸遘者,何哉?所以用之者失也。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,审存亡之至数,谦己以安百姓,敦惠以至人和,宽冲以诱俊乂之谋,慈和以结士民之爱。是以其安也,则黎元与之同庆;及其危也,则兆庶与之共患。安与众同庆,则其危不可得也;危与下共患,则其难不足恤也。夫然,故能保其社稷,而固其土宇,《麦秀》无悲殷之思,《黍离》无愍周之感矣。」篇,“《黍离》”解释为:《诗经·王风》篇名。毛序认为是周大夫慨叹西周沦亡之作。愍(mǐn):怜悯,哀怜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