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隶校尉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言语 第二中的「孔文举年十岁,随父到洛。时李元礼有盛名,为司隶校尉;诣门者,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。文举至门,谓吏曰:“我是李府君亲。”既通,前坐。元礼问曰:“君与仆有何亲?”对曰:“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,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。”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。太中大夫陈韪后至,人以其语语之,韪曰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”文举曰:“想君小时,必当了了。”韪大踧踖。」篇,“司隶校尉”解释为:官名,掌管监察京师和所属各郡百官的职权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秋月,烧当羌王芒中、注诣等叛。凉州刺史率诸郡攻讨,斩注诣首。癸丑,有彗星现张宿。丙寅,司马宣王围公孙渊于襄平,大破之。传渊首于京都。海东诸郡平。冬月,录讨渊功,太尉宣王以下,增邑、封爵各有差。初,帝议遣宣王讨渊,发卒万人。议臣皆以为“万兵多,役费难供”。帝曰:“千里征伐,虽云用奇,亦当任力,不当稍计役费。”遂以万人行。及宣王至辽东,霖雨,不得时攻;群臣或以为“渊未可猝破,宜诏宣王还”。帝曰:“司马懿临危制变,擒渊可计日待也。”卒皆如所策。壬午,以司空卫臻为司徒,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。闰月癸丑,月犯心中央大星。月,乙丑,帝寝疾不豫。辛巳,立皇后。赐天下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,谷。以燕王宇为大将军;甲申免,以武卫将军曹爽代之。」篇,“司隶校尉”解释为:官名。既是京都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,又兼朝廷的监察长官,负责纠举朝廷百官和京城地区的违法者。崔林:传见本书卷二十四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卫觊字伯儒,河东安邑人也。少夙成,以才学称。太祖辟为司空掾、属;除茂陵令、尚书郎。太祖征袁绍,而刘表为绍援,关中诸将又中立;益州牧刘璋与表有隙,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,令璋下兵以缀表军。至长安,道路不通,觊不得进,遂留镇关中。时方大有还民,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。觊书与荀彧曰:“关中,膏腴之地;顷遭荒乱,人民流入荆州者万余家。闻本土安宁,皆企望思归。而归者无以自业,诸将各竞招怀,以为部曲。郡县贫弱,不能与争,兵家遂强。旦变动,必有后忧。夫盐,国之大宝也,自乱来散放,宜如旧置使者监卖。以其直益市犁牛,若有归民,以供给之。勤耕积粟,以丰殖关中。远民闻之,必日夜竞还。又使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,则诸将日削,官民日盛,此强本弱敌之利也。”彧以白太祖。太祖从之,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,司隶校尉治弘农。关中服从,乃白召觊还。稍迁尚书。魏国既建,拜侍中,与王粲并典制度。」篇,“司隶校尉”解释为:官名。汉代京城所在的州,叫做司隶校尉部。司隶校尉既是司隶校尉部的地方行政长官,还负责举报京城官员的不法行为。当时关中属于司隶校尉部管辖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王卫二刘傅传中的「曹操用人」篇,“司隶校尉”解释为:主要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地区。锺繇:颍川长社(今河南长葛)人。汉末举孝廉,官至侍中、尚书仆射,入魏,进太傅,是著名的书法家,尤长于正、隶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