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寺人的解释

寺人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史论下-范蔚宗中的「《易》曰:“天垂象,圣人则之。”宦者四星,在皇位之侧,故《周礼》置官,亦备其数。阍者守中门之禁,寺人掌女宫之戒,又云“王之正内者五人”。《月令》:“仲冬,阉尹审门闾,谨房室。”《诗》之《小雅》,亦有《巷伯》刺谗之篇。然宦人之在王朝者,其来旧矣。将以其体非全气,情志专良,通关中人,易以役养乎?然而后世因之,才任稍广。其能者,则勃貂、管苏有功于楚晋,景监、缪贤著庸于秦赵。及其弊也,竖刁乱齐,伊戾祸宋。汉兴,仍袭秦制,置中常侍官。然亦引用士人,以参其选,皆银珰左貂,给事殿省。及高后称制,乃以张卿为大谒者,出入卧内,受宣诏令。文帝时,有赵谈、北宫伯子,颇见亲幸。至于孝武,亦爱李延年。帝数宴后庭,或潜游离馆,故请奏机事,多以宦人主之。元帝之世,史游为黄门令,勤心纳忠,有所补益。其后弘恭、石显以佞险自进,卒有萧周之祸,损秽帝德焉。」篇,“寺人”解释为近侍之人,天子、后妃身边的侍者。女宫:宫中女奴。《周礼·寺人》:“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周礼》天官 冢宰-叙官中的「寺人,王之正内五人。」篇,“寺人”解释为王后宫寝内以宦官担任的近侍,掌管王宫内女人们的戒令。其职文曰:“掌王之内人及女官之戒令。”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左传》中的「寺人披见文公」篇,“寺人”解释为即后世所说的宦官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宋元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