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四隩的解释

四隩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鸟兽下-颜延年中的「骥不称力,马以龙名。岂不以国尚威容,军 迅而已。实有腾光吐图,畴德瑞圣之符焉。是以语崇其灵,世荣其至。我高祖之造宋也,五方率职,四隩入贡。秘宝盈于玉府,文驷列乎华厩。乃有乘舆赭白,特禀逸异之姿,妙简帝心,用锡圣皂。服御顺志,驰骤合度。齿历虽衰,而艺美不忒。袭养兼年,恩隐周渥。岁老气殚,毙于内栈。少尽其力,有恻上仁。乃诏陪侍,奉述中旨。末臣庸蔽,敢同献赋。其辞曰:」篇,“四隩”解释为四隩(yù),四方的边远地区。入贡:交纳贡品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下-孙子荆中的「昔炎精幽昧,历数将终;桓、灵失德,灾衅并兴。豺狼抗爪牙之毒,生人陷荼炭之艰。于是九州绝贯,皇纲解纽;四海萧条,非复汉有。太祖承运,神武应期,征讨暴乱,克宁区夏,协建灵符,天命既集,遂廓洪基,奄有魏域。土则神州中岳,器则九鼎犹存。世载淑美,重光相袭,固知四隩之攸同,天下之壮观也。」篇,“四隩”解释为四隩(ào),本指四方可居之地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州攸同,四隩既宅。”后引申指四方诸侯。同:会同。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颜延年中的「有宋函夏,帝图弘远。高祖以圣武定鼎,规同造物;皇上以睿文承历,景属宸居。隆周之卜既永,宗汉之兆在焉。正体毓德于少阳,王宰宣哲于元辅。晷纬昭应,山渎效灵;五方杂遝,四隩来暨。选贤建戚,则宅之于茂典;施命发号,必酌之于故实。大予协乐,上庠肆教;章程明密,品式周备。国容眡令而动,军政象物而具。」篇,“四隩”解释为四隩(ào),四方边远之地。隩,可以定居的地方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州攸同,四隩既宅。”暨:至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铭-陆佐公中的「于是流汤之党,握炭之徒,守似藩篱,战同枯朽。革车近次,师营商牧。华夷士女,冠盖相望。扶老携幼,一旦云集。壶浆塞野,箪食盈途。似夏民之附成汤,殷士之窥周武。安老怀少,伐罪吊民。农不迁业,市无易贾。八方入计,四隩奉图。羽檄交驰,军书狎至。一日二日,非止万机。而尊严之度,不愆于师旅;渊默之容,无改于行阵。计如投水,思若转规。策定帷幄,谋成几案。曾未浃辰,独夫授首。乃焚其绮席,弃彼宝衣。归璇台之珠,反诸侯之玉。指麾而四海隆平,下车而天下大定。拯兹涂炭,救此横流。功均天地,明并日月。」篇,“四隩”解释为四方。奉图:奉献地图表示归顺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司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