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四岳的解释

四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三-卢子谅中的「浚哲惟皇,绍熙有晋。振厥弛维,光阐远韵。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古称四方诸侯之长。此喻大臣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三-卢子谅中的「崇台非一干,珍裘非一腋。多士成大业,群贤济弘绩。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喻诸侯,此谓刘琨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书上-陈孔璋中的「汉中地形,实有险固,四岳、三涂,皆不及也。彼有精甲数万,临高守要,一人挥戟,万夫不得进;而我军过之,若骇鲸之决细网,奔兕之触鲁缟,未足以喻其易。虽云王者之师,有征无战,不义而强,古人常有。故唐虞之世,蛮夷猾夏,周宣之盛,亦仇大邦,《诗》《书》叹载,言其难也。斯皆凭阻恃远,故使其然。是以察兹地势,谓为中才处之,殆难仓卒。来命陈彼妖惑之罪,叙王师旷荡之德,岂不信然!是夏、殷所以丧,苗、扈所以毙,我之所以克,彼之所以败也。不然,商、周何以不敌哉?昔鬼方聋昧,崇虎谗凶,殷辛暴虐,三者皆下科也。然高宗有三年之征,文王有退修之军,盟津有再驾之役,然后殪戎胜殷,有此武功。焉有星流景集,飙夺霆击,长驱山河,朝至暮捷,若今者也?由此观之,彼固不逮下愚,则中才之守,不然明矣。在中才则谓不然,而来示乃以为彼之恶稔,虽有孙、田、墨、氂,犹无所救,窃又疑焉。何者?古之用兵,敌国虽乱,尚有贤人,则不伐也。是故三仁未去,武王还师;宫奇在虞,晋不加戎;季梁犹在,强楚挫谋。暨至众贤奔绌,三国为墟。明其无道有人,犹可救也。且夫墨子之守,萦带为垣,高不可登;折箸为械,坚不可入。若乃距阳平,据石门,摅八阵之列,骋奔牛之权,焉肯土崩鱼烂哉?设令守无巧拙,皆可攀附,则公输已陵宋城,乐毅已拔即墨矣。墨翟之术何称,田单之智何贵?老夫不敏,未之前闻。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指东岳泰山、南岳衡山、西岳华山、北岳恒山。三涂:山名。在河南嵩县西南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符命-扬子云中的「天人之事盛矣,鬼神之望允塞。群公先正,罔不夷仪;奸宄寇贼,罔不振威。绍少典之苗,著黄、虞之裔,帝典阙者已补,王纲弛者已张。炳炳麟麟,岂不懿哉?厥被风濡化者,京师沉潜,甸内匝洽,侯、卫厉揭,要、荒濯沐。而术前典,巡四民,迄四岳,增封泰山,禅梁父,斯受命者之典业也。盖受命日不暇给,或不受命,然犹有事矣。况堂堂有新,正丁厥时,崇岳、渟海、通渎之神,咸设坛场,望受命之臻焉。海外遐方,信延颈企踵,回面内向,喁喁如也。帝者虽勤,恶可以已乎?宜命贤哲,作《帝典》一篇,旧三为一,袭以示来人,摛之罔极。令万世常戴巍巍,履栗栗,臭馨香,含甘实,镜纯粹之至精,聆清和之正声,则百工伊凝,庶绩咸喜,荷天衢,提地釐,斯天下之上则已,庶可试哉!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李善注:“《尚书》曰:二月东巡狩,至于岱宗,柴;五月,南巡狩,至于南岳;八月,西巡狩,至于西岳;十有一月,朔巡狩,至于北岳。”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尚书》虞书-尧典中的「帝曰:“咨!四岳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下民其咨,有能俾乂?”佥曰:“于!鲧哉。”帝曰:“吁!咈哉,方命圮族。”岳曰:“异哉!试可乃已。”帝曰:“往,钦哉。!”九载,绩用弗成。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尧帝时部落联盟属下的四方氏族部落首领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三少帝纪中的「讲《易》毕,复命讲《尚书》。帝问曰:“郑玄曰‘稽古,同天’,言尧同于天也。王肃云‘尧顺考古道而行之’:义不同,何者为是?”博士庾峻对曰:“先儒所执,各有乖异,臣不足以定之。然《洪范》称‘人占,从人之言’。贾、马及肃皆以为‘顺考古道’。以《洪范》言之,肃义为长。”帝曰:“仲尼言‘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’。尧之大美,在乎则天;顺考古道,非其至也。今发篇开义,以明圣德;而舍其大,更称其细,岂作者之意邪?”峻对曰:“臣奉遵师说,未喻大义。至于折中,裁之圣思。”次及岳举鲧。帝又问曰: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;思无不周,明无不照。今王肃云‘尧意不能明鲧,是以试用’。如此,圣人之明有所未尽邪?”峻对曰:“虽圣人之弘,犹有所未尽。故禹曰‘知人则哲,惟帝难之’。然卒能改授圣贤,缉熙庶绩,亦所以成圣也。”帝曰:“夫有始有卒,其唯圣人;若不能始,何以为圣?其言‘惟帝难之’,然卒能改授;盖谓知人圣人所难,非不尽之言也。《经》云:‘知人则哲,能官人。’若尧疑鲧,试之年;官人失叙,何得谓之圣哲?”峻对曰:“臣窃观经传,圣人行事不能无失;是以尧失之凶,周公失之叔,仲尼失之宰予。”帝曰:“尧之任鲧,载无成,汩陈行,民用昏垫;至于仲尼失之宰予,言行之间:轻重不同也。至于周公、管、蔡之事,亦《尚书》所载,皆博士所当通也。”峻对曰:“此皆先贤所疑,非臣寡见所能究论。”次及“有鳏在下曰虞舜”,帝问曰:“当尧之时,洪水为害,凶在朝,宜速登贤圣济斯民之时也。舜年在既立,圣德光明;而久不进用,何也?”峻对曰:“尧咨嗟求贤,欲逊己位;岳曰‘否德忝帝位’。尧复使岳扬举仄陋,然后荐舜。荐舜之本,实由于尧;此盖圣人欲尽众心也。”帝曰:“尧既闻舜而不登用,又时忠臣亦不进达;乃使岳扬仄陋而后荐举,非急于用圣恤民之谓也。”峻对曰:“非臣愚见所能逮及。”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传说为尧、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。尧和舜有重大事情时要和他们商量。鲧(gǔn):传说中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。由四岳推举,尧派他去治理洪水,九年不成功,被舜杀死。大禹就是他的儿子。四岳推举鲧治水,见《尚书·尧典》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左传》中的「驹支不屈于晋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传说为尧、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。裔胄(zhòu):后代的子孙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苏轼中的「刑赏忠厚之至论」篇,“四岳”解释为传说是尧时四方部落首领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丝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