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台司的解释

台司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上-羊叔子中的「臣祜言:臣昨出,伏闻恩诏,拔臣使同台司。臣自出身以来,适十数年,受任外内,每极显重之地。常以智力不可强进,恩宠不可久谬,夙夜战栗,以荣为忧。臣闻古人之言,德未为众所服而受高爵,则使才臣不进;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,则使劳臣不劝。今臣身托外戚,事遭运会,诫在宠过,不患见遗。而猥超然降发中之诏,加非次之荣。臣有何功可以堪之,何心可以安之?以身误陛下,辱高位,倾覆亦寻而至,愿复守先人弊庐,岂可得哉!违命诚忤天威,曲从即复若此。盖闻古人申于见知,大臣之节,不可则止。臣虽小人,敢缘所蒙,念存斯义。」篇,“台司”解释为即三公,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任彦昇中的「初拜秘书郎,迁太子舍人。以选尚公主,拜驸马都尉。元徽初,迁秘书丞。于是采公曾之《中经》,刊弘度之四部,依刘歆《七略》,更撰《七志》。盖尝赋诗云:“稷、契匡虞、夏,伊、吕翼商、周。”自是始有应务之迹,生民属心矣。时司徒袁粲,有高世之度,脱落尘俗,见公弱龄,便望风推服,叹曰:“衣冠礼乐在是矣!”时粲位亚台司,公年始弱冠,年势不侔,公与之抗礼,因赠粲诗,要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粲答诗曰:“老夫亦何寄,之子照清襟。”」篇,“台司”解释为指三公宰相之位。南朝时期,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、中书省和门下省,二省的长官并称宰相,执掌机要,而三公并不参预朝政。袁粲为司徒,司徒已为三公之一,不得云“位亚”,因此这里“台亚”当指宰相而言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诔下-潘安仁中的「知人未易,人未易知。嗟兹马生,位末名卑。西戎猾夏,乃奋其奇。保此汧城,救我边危。彼边奚危?城小粟富。子以眇身,而裁其守。兵无加卫,墉不增筑。婪婪群狄,豺虎竞逐。巩更恣睢,潜跱官寺。齐万虓阚,震惊台司。声势沸腾,种落煽炽。旌旗电舒,戈矛林植。彤珠星流,飞矢雨集。惴惴士女,号天以泣。爨麦而炊,负户以汲。累卵之危,倒悬之急。马生爰发,在险弥亮。精冠白日,猛烈秋霜。棱威可厉,懦夫克壮。沾恩抚循,寒士挟纩。蠢蠢犬羊,阻众陵寡。潜隧密攻,九地之下。惬惬穷城,气若无假。昔命悬天,今也惟马。惟此马生,才博智赡。侦以瓶壶, 以长堑。锸未见锋,火以起焰。薰尸满窟,棓穴以敛。木石匮竭,萁秆空虚,瞯然马生,傲若有余。 梁为礌,杮松为刍。守不乏械,历有鸣驹。」篇,“台司”解释为指朝廷重臣。尚书、御史、谒者合称“三台”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毌丘诸葛邓钟传中的「初,艾为太尉,会为司徒,皆持节、都督诸军如故;咸未受命而毙。会兄毓,以年冬薨;会竟未知问。会兄子邕,随会与俱死。会所养兄子毅及峻、辿等下狱,当伏诛。司马文王表天子下诏曰:“峻等祖父繇,祖之世,极位台司;佐命立勋,飨食庙庭。父毓,历职内外,干事有绩。昔楚思子文之治,不灭鬭氏之祀;晋录成、宣之忠,用存赵氏之后。以会、邕之罪,而绝繇、毓之类,吾有愍然!峻、辿兄弟特原,有官爵者如故。惟毅及邕息伏法。”或曰,毓曾密启司马文王,言会挟术难保,不可专任,故宥峻等云。初,文王欲遣会伐蜀,西曹属邵悌求见曰:“今遣钟会率余万众伐蜀,愚谓会单身无重任,不若使余人行。”文王笑曰:“我宁当复不知此耶!蜀为天下作患,使民不得安息;我今伐之如指掌耳,而众人皆言蜀不可伐。夫人心预怯,则智勇并竭;智勇并竭而强使之,适为敌擒耳。惟钟会与人意同,今遣会伐蜀,必可灭蜀。灭蜀之后,就如卿所虑,当何所能办耶?凡败军之将,不可以语勇;亡国之大夫,可与图存:心胆已破故也。若蜀已破,遗民震恐,不足与图事;中国将士各自思归,不肯与同也。若作恶,只自灭族耳!卿不须忧此,慎莫使人闻也!”及会白邓艾不轨,文王将西,悌复曰:“钟会所统,倍于邓艾;但可敕会取艾,不足自行。”文王曰:“卿忘前时所言邪?而更云可不须行乎!虽尔,此言不可宣也。我要自当以信义待人,但人不当负我,我岂可先人生心哉!近日贾护军问我,言:‘颇疑钟会不?’我答言:‘如今遣卿行,宁可复疑卿邪?’贾亦无以易我语也。我到长安,则自了矣。”军至长安,会果已死,咸如所策。」篇,“台司”解释为三公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宿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