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单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程郭董刘蒋刘传中的「刘岱为黄巾所杀;太祖临兖州,辟昱。昱将行,其乡人谓曰:“何前后之相背也!”昱笑而不应。太祖与语,悦之,以昱守寿张令。太祖征徐州,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。张邈等叛迎吕布,郡县响应,唯鄄城、范、东阿不动。布军降者,言:“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,又使氾嶷取范。”吏民皆恐。彧谓昱曰:“今兖州反,唯有此城。宫等以重兵临之,非有以深结其心,城必动。君,民之望也,归而说之,殆可!”昱乃归,过范,说其令靳允曰:“闻吕布执君母、弟、妻、子,孝子诚不可为心!今天下大乱,英雄并起,必有命世能息天下之乱者。此智者所详择也。得主者昌,失主者亡。陈宫叛迎吕布而百城皆应,似能有为;然以君观之,布何如人哉?夫布,粗中少亲,刚而无礼,匹夫之雄耳!宫等以势假合,不能相君也。兵虽众,终必无成。曹使君,智略不世出,殆天所授。君必固范,我守东阿,则田单之功可立也。孰与违忠从恶,而母子俱亡乎?唯君详虑之!”允流涕曰:“不敢有心!”时,氾嶷已在县。允乃见嶷,伏兵刺杀之,归,勒兵守。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。陈宫至,不得渡。昱至东阿,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,拒城坚守。又兖州从事薛悌,与昱协谋,卒完城,以待太祖。太祖还,执昱手曰:“微子之力,吾无所归矣!”乃表昱为东平相,屯范。」篇,“田单”解释为:临淄(今山东淄博市东北)人。战国时齐国大将。燕国名将乐毅率大军进攻齐国,连连获胜,而田单坚守即墨城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)。后又用火牛阵击破敌军,一举收复七十余城。以功任相国,封安平君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八十二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杨阜字义山,天水冀人也。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,拜安定长史。阜还,关右诸将问:“袁、曹胜败孰在?”阜曰:“袁公宽而不断,好谋而少决;不断则无威,少决则失后事;今虽强,终不能成大业。曹公有雄才远略,决机无疑;法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;所任各尽其力,必能济大事者也。”长史非其好,遂去官。而端征为太仆。其子康代为刺史,辟阜为别驾。察孝廉,辟丞相府;州表留参军事。马超之战败渭南也,走保诸戎。太祖追至安定,而苏伯反河间,将引军东还。阜时奉使,言于太祖曰:“超有信、布之勇,甚得羌胡心,西州畏之。若大军还,不严为之备,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。”太祖善之,而军还仓猝,为备不周。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,陇上郡县皆应之;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。超尽兼陇右之众,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,凡万余人,攻城。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,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,与超接战,自正月至月拒守,而救兵不至。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,为超所杀,于是刺史、太守失色,始有降超之计。阜流涕谏曰:“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,有死无;田单之守,不固于此也。弃垂成之功,陷不义之名,阜以死守之。”遂号哭。刺史、太守卒遣人请和,开城门迎超。超入,拘岳于冀,使杨昂杀刺史、太守。阜内有报超之志,而未得其便。」篇,“田单”解释为:临淄(今山东淄博市东北)人。战国时齐国名将。前284 年,燕将乐毅率军攻齐,先后占领七十多座城市,而田单坚守即墨(今山东平度市东南),敌不能克。五年后齐军反攻,他又用火牛阵击败燕军,一举收复被占的城市。因功任相国,封安平君。后又到赵国任相国,封平都君。传见《史记》卷八十二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《战国策》中的「乐毅报燕王书」篇,“田单”解释为:齐国人,他用反间计使乐毅奔赵,又用火牛阵击败骑劫,因功被齐襄王任命为相国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