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体国的解释

体国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任彦昇中的「骠骑上将之元勋,神州仪刑之列岳,尚书古称司会,中书实管王言。且虚饰宠章,委成御侮,臣知不惬,物谁谓宜?但命轻鸿毛,责重山岳,存没同归,毁誉一贯。辞一官不减身累,增一职已黩朝经,便当自同体国,不为饰让。至于功均一匡,赏同千室,光宅近甸,奄有全邦,殒越为期,不敢闻命。亦愿曲留降鉴,即垂顺许,钜平之恳诚必固,永昌之丹慊获申,乃知君臣之道绰有余裕。苟曰易昭,敢守难夺。故可庶心弘议,酌己亲物者矣。不胜荷惧屏营之诚,谨附某官某甲,奉表以闻。臣讳诚惶诚恐。」篇,“体国”解释为犹言国体。君王的股肱之臣。《春秋穀梁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大夫,国体也。”范宁《集解》:“国体,谓为君股肱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上-皇甫士安中的「曩者汉室内溃,四海圮裂。孙、刘二氏,割有交、益;魏武拨乱,拥据函夏。故作者先为吴、蜀二客,盛称其本土险阻瑰琦,可以偏王,而却为魏主,述其都畿,弘敞丰丽,奄有诸华之意。言吴、蜀以擒灭比亡国,而魏以交禅比唐虞,既已著逆顺,且以为鉴戒。盖蜀包梁、岷之资,吴割荆南之富,魏跨中区之衍,考分次之多少,计殖物之众寡,比风俗之清浊,课士人之优劣,亦不可同年而语矣。二国之士,各沐浴所闻,家自以为我土乐,人自以为我民良,皆非通方之论也。作者又因客主之辞,正之以魏都,折之以王道。其物土所出,可得披图而校;体国经制,可得按记而验:岂诬也哉!」篇,“体国”解释为治理国家。《周礼·天官·叙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设官分职,以为民极。”经制:治国的制度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颂-陆士衡中的「堂堂萧公,王迹是因。绸缪睿后,无竞维人。外济六师,内抚三秦。拔奇夷难,迈德振民。体国垂制,上穆下亲。名盖群后,是谓宗臣。」篇,“体国”解释为划分都城。这里指萧何营建都城未央宫等事。语出《周礼·天官·叙官》:“体国经野。”垂制:建立制度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体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