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恩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一-东方曼倩中的「于是吴王戄然易容,捐荐去几,危坐而听。先生曰:“接舆避世,箕子被发佯狂,此二子者,皆避浊世以全其身者也。使遇明王圣主,得赐清宴之闲,宽和之色,发愤毕诚,图画安危,揆度得失,上以安主体,下以便万民,则五帝三王之道,可几而见也。故伊尹蒙耻辱、负鼎俎、和五味以干汤,太公钓于渭之阳以见文王。心合意同,谋无不成,计无不从,诚得其君也。深念远虑,引义以正其身,推恩以广其下,本仁祖谊,褒有德,禄贤能,诛恶乱,总远方,壹统类,美风俗,此帝王所由昌也。上不变天性,下不夺人伦,则天地和洽,远方怀之,故号圣王。臣子之职既加矣,于是裂地定封,爵为公侯,传国子孙,名显后世,民到于今称之,以遇汤与文王也。太公、伊尹以如此,龙逢、比干独如彼,岂不哀哉!故曰谈何容易。”」篇,“推恩”解释为: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推恩足以保四海。”下:指下民,即百姓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二-曹元首中的「武帝从主父之策,下推恩之命。自是之后,齐分为七,赵分为六,淮南三割,梁代五分。遂以陵迟,子孙微弱,衣食租税,不豫政事。或以酎金免削,或以无后国除。」篇,“推恩”解释为:施恩惠于他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》曰:“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。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梦溪笔谈》故事二中的「宗子授南班官」篇,“推恩”解释为:施恩他人。此处指利用特殊的情况,皇帝给宗室升迁官阶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故事二中的「老人推恩」篇,“推恩”解释为:广施恩惠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逶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