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敦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言语 第二中的「王敦兄含为光禄勋。敦既逆谋,屯据南州,含委职奔姑孰。王丞相诣阙谢。司徒、丞相、扬州官僚问讯,仓卒不知何辞。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,援翰曰:“王光禄远避流言,明公蒙尘路次,群下不宁,不审尊体起居何如?”」篇,“王敦”解释为:王敦(266—324),字处仲,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北)人,东晋权臣。晋室东迁,与堂兄弟王导一起辅佐晋元帝,任大将军、荆州刺史,镇守武昌。公元322年从武昌起兵谋反,入建康。当时晋元帝命王导为前锋大都督抵抗王敦。后元帝任王敦为丞相,他伪辞不受,始返武昌。王含(?—324):字处弘。东晋琅琊临沂(今属山东)人,王敦的兄长。累迁征东将军,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。王敦叛乱时,委任王含为元帅攻打建康。兵败后与儿子王应一起投奔荆州刺史王舒,被沉杀于长江。光禄勋:官名,掌管皇帝宿卫侍从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梦溪笔谈》器用中的「《三礼图集注》」篇,“王敦”解释为:东晋大臣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器用中的「东晋将相」篇,“王敦”解释为:王敦(266—324),王导从兄,尚晋武帝女襄城公主,拥重兵驻武昌。永昌元年(322),以诛帝侧为名,东下攻陷建康,入朝自为相。二桓:指桓温和桓玄。桓温(312—373),谯国龙亢(今安徽怀远西北)人。曾三次率军北伐,回朝为宰相,废海西公,立简文帝。桓玄(369—404),桓温之子。温死之后,袭爵,屡与朝廷交战,元兴元年(402)举兵攻入建康,迫晋安帝禅位,后败死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王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