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服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礼记》学记中的「古之学者,比物丑类,鼓无当于五声,五声弗得不和;水无当于五色,五色弗得不章;学无当于五官,五官弗得不治;师无当于五服,五服弗得不亲。君子曰:大德不官,大道不器,大信不约,大时不齐。察于此四者,可以有志于学矣。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谓务本!」篇,“五服”解释为:斩衰、齐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。此处泛指人伦关系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劝励-韦孟中的「孟为元王傅,傅子夷王及孙王戊。戊荒淫不遵道,作诗讽谏曰:」篇,“五服”解释为:古代王畿外围,每五百里为一服,以距离远近分为五服:甸服、侯服、绥服、要服、荒服。崩离:意谓亲疏距离被打乱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尚书》周书-周官中的「“六年,五服一朝。又六年王乃时巡,考制度于四岳。诸侯各朝于方岳,大明黜陟。”王曰:“呜呼!凡我有官君子,钦乃攸司。慎乃出令。令出惟行,弗惟反。以公灭私,民其允怀学古入官,议事以制,政乃不迷。其尔典常作之师,无以利口乱厥官。蓄疑败谋,怠忽荒政。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“戒尔卿士: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。惟克果断,乃罔后艰。位不期骄,禄不期侈,恭俭惟德!无载尔伪,作德心逸日休,作伪心劳日拙,居宠思危,罔不惟畏,弗畏入畏。推贤让能,庶官乃和,不和政厖。举能其官,惟尔之能。称匪其人,惟尔不任。”王曰:“呜呼!三事暨大夫:敬尔有官,乱尔有政,以佑乃辟。永康兆民,万邦惟无斁。”」篇,“五服”解释为:通常称为本宗九族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周礼》春官 宗伯-小宗伯中的「辨吉凶之五服,车旗宫室之禁。」篇,“五服”解释为:即五种吉服(即祭服)和五种丧服。郑《注》曰:“王及公、卿、大夫、士之服。” 原文 »
下一词汇:五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