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王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中庸》目录-第18章中的「子曰:“无忧者,其唯文王乎?以王季为父,以武王为子,父作之,子述之。武王缵大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,一戎衣而有天下。身不失天下之显名,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,宗庙飨之,子孙保之。」篇,“武王”解释为:周武王,西周王朝的建立者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墨子》所染中的「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: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所入者变,其色亦变,五入必,而已则为五色矣!故染不可不慎也! 非独染丝然也,国亦有染。舜染于许由、伯阳,禹染于皋陶、伯益,汤染于伊尹、仲虺,武王染于太公、周公。此四王者所染当,故王天下,立为天下,功名蔽天地。举天下之仁义显人,必称此四王者。 夏桀染于干辛、推哆,殷纣染于崇侯、恶来,厉王染于厉公长父、荣夷终,幽王染于傅公夷、蔡公穀。此四王者,所染不当,故国残身死,为天下僇。举天下不义辱人,必称此四王者。」篇,“武王”解释为:周之子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德行 第一中的「陈仲举言为士则,行为世范,登车揽辔,有澄清天下之志。为豫章太守,至,便问徐孺子所在,欲先看之。主簿白:“群情欲府君先入廨。”陈曰:“武王式商容之闾,席不暇暖。吾之礼贤,有何不可?”」篇,“武王”解释为:指周武王姬发。式商容之闾:表示敬意,引申为登门拜访。式:通“轼”,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。商容:殷商末年的大夫,著名贤者,传为老子的老师;周武王战胜殷之后,欲封其为三公,他没有接受。闾,指里巷。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吴主传中的「赤乌元年春,铸当千大钱。夏,吕岱讨庐陵贼;毕,还陆口。秋月,武昌言麒麟现。有司奏言:“麒麟者,太平之应,宜改年号。”诏曰:“间者赤乌集于殿前,朕所亲见。若神灵以为嘉祥者,改年宜以赤乌为元。”群臣奏曰:“昔武王伐纣,有赤乌之祥;君臣观之,遂有天下:圣人书策,载述最详者。以为近事既嘉,亲见又明也。”于是改年。步夫人卒,追赠皇后。初,权信任校事吕壹。壹性苛惨,用法深刻。太子登数谏,权不纳,大臣由是莫敢言。后壹奸罪发露,伏诛。权引咎责躬;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,因问时事所当损益。礼还,复有诏责数诸葛瑾、步骘、朱然、吕岱等曰:“袁礼还,云与子瑜、子山、义封、定公相见,并咨以时事当有所先后。各自以不掌民事,不肯便有所陈;悉推之伯言、承明。伯言、承明见礼,泣涕恳恻,辞旨辛苦;至乃怀执危怖,有不自安之心。闻此怅然,深自刻怪!何者?夫惟圣人能无过行,明者能自见耳。人之举措,何能悉中?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,忽不自觉,故诸君有嫌难耳;不尔,何缘乃至于此乎?自孤兴军年,所役赋凡百皆出于民。天下未定,孽类犹存;士民勤苦,诚所贯知。然劳百姓,事不得已耳!与诸君从事,自少至长,发有色;以谓表里足以明露,公私分计,足用相保。尽言直谏,所望诸君;拾遗补阙,孤亦望之。昔卫武公年过志壮,勤求辅弼,每独叹责。且布衣韦带,相与交结;分成好合,尚污垢不异。今日诸君,与孤从事;虽君臣义存,犹谓骨肉不复是过;荣福喜戚,相与共之!忠不匿情,智无遗计;事统是非,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!同船济水,将谁与易?齐桓,诸侯之霸者耳:有善管子未尝不叹,有过未尝不谏;谏而不得,终谏不止。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,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,仍执嫌难。以此言之,孤于齐桓良优,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!久不相见,因事当笑。共定大业,整齐天下,当复有谁?凡百事要,所当损益;乐闻异计,匡所不逮。”」篇,“武王”解释为:即周武王。姬姓,名发。周文王的儿子。他率军灭商,建立西周王朝。事见《史记》卷四《周本纪》。纣:又称帝辛。商王朝最后的君主。事见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梦溪笔谈》辩证二中的「建麾之称的由来」篇,“武王”解释为:周武王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辩证二中的「《史记》世次」篇,“武王”解释为:即周武王姬发,文王之子,起兵灭商,分封诸侯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