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增广贤文》中的「谁人不爱子孙贤,谁人不爱千钟粟? 奈五行,不是这般题目。 莫把真心空计较,儿孙自有儿孙福。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,世上最难得者兄弟。 与人不和,劝人养鹅; 与人不睦,劝人架屋。 不交僧道,便是好人。 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旧时星相家以五行生尅推算命运,借指命运。也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种德行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上-班孟坚中的「乃经灵台,灵台既崇。帝勤时登,爰考休征。三光宣精,五行布序。习习祥风,祁祁甘雨。百谷蓁蓁,庶草蕃庑。屡惟丰年,於皇乐胥!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古人以为宇宙万物均由这五种元素构成。序:序列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下-王元长中的「皇帝体膺上圣,运钟下武。冠五行之秀气,迈三代之英风。昭章云汉,晖丽日月。牢笼天地,弹压山川。设神理以景俗,敷文化以柔远。泽普汜而无私,法含弘而不杀。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念负重于春冰,怀御奔于秋驾。可谓巍巍弗与,荡荡谁名。秉灵图而非泰,涉孟门其何崄。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水、木、金、火、土五行。李善注:“《礼记》曰:‘人者五行之秀。’”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尚书》周书-洪范中的「“一,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润下作咸,炎上作苦,曲直作酸,从革作辛,稼穑作甘。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茶经》目录-四之器中的「风炉(灰承)风炉以铜铁铸之,如古鼎形,厚三分,缘阔九分,令六分虚中,致其杇墁。凡三足,古文书二十一字,一足云“坎上巽下离于中”,一足云“体均五行去百疾”,一足云“圣唐灭胡明年铸”。其三足之间设三窗,底一窗,以为通飙漏烬之所,上并古文书六字:一窗之上书“伊公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羹陆”二字,一窗之上书“氏茶”二字,所谓“伊公羹,陆氏茶”也。置 臬于其内,设三格:其一格有翟焉,翟者,火禽也,画一卦曰离;其一格有彪焉,彪者,风兽也,画一卦曰巽;其一格有鱼焉,鱼者,水虫也,画一卦曰坎。巽主风,离主火,坎主水。风能兴火,火能熟水,故备其三卦焉。其饰,以连葩、垂蔓、曲水、方文之类。其炉,或锻铁为之,或运泥为之,其灰承,作三足铁柈台之。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古时候,人们将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元素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称为五行,借以解释天地万物变化和构成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荀子》非十二子篇 第六中的「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,犹然而材剧志大,闻见杂博。案往旧造说,谓之五行,甚僻违而无类,幽隐而无说,闭约而无解。案饰其辞,而祗敬之,曰:此真先君子之言也。子思唱之,孟轲和之。世俗之沟犹瞀儒、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,遂受而传之,以为仲尼、子弓为兹厚于后世:是则子思、孟轲之罪也。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即五常,仁义礼智信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非十二子篇 第六中的「禹治水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五行(xíng),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古人认为五行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,五者相生相克,宇宙万物因此而运行变化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天工开物》燔石中的「宋子曰」篇,“五行”解释为:指金木水火土。古代五行说认为万物由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