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夏侯胜的解释

夏侯胜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「正始元年,出为广平太守。公事征还,拜议郎。顷之,为侍中。迁太常。时大将军曹爽专权,任用何晏、邓飏等。肃与太尉蒋济、司农桓范论及时政,肃正色曰:“此辈即弘恭、石显之属,复称说邪!”爽闻之,戒何晏等曰:“当共慎之!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。”坐宗庙事免。后为光禄勋。时有鱼,长尺,集于武库之屋。有司以为吉祥。肃曰:“鱼生于渊而亢于屋,介鳞之物失其所也。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?”其后果有东关之败。徙为河南尹。嘉平年,持节,兼太常,奉法驾,迎高贵乡公于元城。是岁,白气经天。大将军司马景王,问肃其故,肃答曰:“此蚩尤之旗也。东南其有乱乎?君若修己以安百姓,则天下乐安者归德,倡乱者先亡矣。”明年春,镇东将军毌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反。景王谓肃曰:“霍光感夏侯胜之言,始重儒学之士,良有以也!安国宁主,其术焉在?”肃曰:“昔关羽率荆州之众,降于禁于汉滨,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;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,羽士众旦瓦解。今淮南将士,父母妻子皆在内州;但急往御卫,使不得前,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。”景王从之,遂破俭、钦。后迁中领军,加散骑常侍;增邑百,并前千百户。甘露元年薨。门生缞绖者以百数。追赠卫将军,谥曰景侯。子恽嗣。恽薨,无子,国绝。景元年,封肃子恂,为兰陵侯。咸熙中,开建等;以肃著勋前朝,改封恂为氶子。」篇,“夏侯胜”解释为字长公。鲁国鲁县(今山东曲阜市)人。西汉宣帝时官至太子太傅。擅长经学。昭帝死,昌邑王继位,多次出宫游玩。夏侯胜劝阻,说是最近一直天阴而又不下雨,可能有大臣想谋算皇帝。当时正好大将军霍光有心废黜昌邑王,听了非常吃惊,问他怎么知道,夏侯胜回答《洪范五行传》中有类似记载。霍光从此重视儒学之士。传见《汉书》卷七十五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始,景初中,帝以苏林、秦静等并老,恐无能传业者。乃诏曰:“昔先圣既没,而其遗言余教,著于艺。艺之文,礼又为急,弗可斯须离者也。末俗背本,所由来久。故闵子讥原伯之不学,荀卿丑秦世之坑儒;儒学既废,则风化曷由兴哉?方今宿生巨儒,并各年高;教训之道,孰为其继?昔伏生将老,汉文帝嗣以晁错;《穀梁》寡畴,宣帝承以郎。其料郎吏高才解经义者人,从光禄勋隆、散骑常侍林、博士静,分受经礼;主者具为设课试之法。夏侯胜有言:‘士病不明经术;经术苟明,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。’今学者有能究极经道,则爵禄荣宠,不期而至。可不勉哉!”数年,隆等皆卒,学者遂废。」篇,“夏侯胜”解释为字长公。鲁国(治所在今山东曲阜市)人。西汉宣帝时官至太子太傅。擅长经学,尤其精通《尚书》。传见《汉书》卷七十五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容斋随笔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漏泄禁中语」篇,“夏侯胜”解释为东平(今属山东)人。少学今文《尚书》,汉昭帝时征为博士,宣帝时受命以《尚书》授太后,迁长信少府,赐爵关内侯,后因事下狱,遇赦后任太子太傅,奉诏撰《尚书说》《论语说》,年九十而卒,是今文《尚书》“大夏侯学”的开创者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夏侯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