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相与的解释

相与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汤问篇中的「鲁公扈、赵齐婴二人有疾,同请扁鹊求治。扁鹊治之。既同愈。谓公扈、齐婴曰:“汝曩之所疾,自外而干府藏者,固药石之所已。今有偕生之疾,与体偕长,今为汝攻之,何如?”二人曰:“愿先闻其验。”扁鹊谓公扈曰:“汝志强而气弱,故足于谋而寡于断。齐婴志弱而气强,故少于虑而伤于专。若换汝之心,则均于善矣。”扁鹊遂饮二人毒酒,迷死三日,剖胸探心,易而置之;投以神药,既悟如初。二人辞归。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,而有其妻子,妻子弗识。齐婴亦反公扈之室,有其妻子,妻子亦弗识。二室因相与讼,求辨于扁鹊。扁鹊辨其所由,讼乃已。」篇,“相与”解释为副词。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。可译为“共同”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列子》杨朱篇中的「卫端木叔者,子贡之世也。藉其先赀,家累万金。不治世故,放意所好。其生民之所欲为,人意之所欲玩者,无不为也,无不玩也。墙屋台榭,园囿池沼,饮食车服,声乐嫔御,拟齐、楚之君焉。至其情所欲好,耳所欲听,目所欲视,口所欲尝,虽殊方偏国,非齐土之所产育者,无不必致之,犹藩墙之物也。及其游也,虽山川阻险,涂径修远,无不必之,犹人之行咫步也。宾客在庭者日百住,庖厨之下不绝烟火,堂庑之上不绝声乐。奉养之余,先散之宗族;宗族之余,次散之邑里;邑里之余,乃散之一国。行年六十,气干将衰,弃其家事,都散其库藏、珍宝、车服、妾媵。一年之中尽焉,不为子孙留财。及其病也,无药石之储;及其死也,无瘗埋之资。一国之人受其施者,相与赋而藏之,反其子孙之财焉。禽滑釐闻之,曰:“端木叔,狂人也,辱其祖矣。”段干生闻之,曰:“端木叔,达人也,德过其祖矣。其所行也,其所为也,众意所惊,而诚理所取。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,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。”」篇,“相与”解释为副词。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。可译为“共同”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京都下-左太冲中的「“嶰涧阒,冈岵童。罾罘满,效获众。回靶乎行邪睨,观鱼乎三江,泛舟航于彭蠡,浑万艘而既同。弘舸连舳,巨槛接舻。飞云盖海,制非常模。叠华楼而岛跱,时仿佛于方壶。比鹢首而有裕,迈馀皇于往初。张组帏,构流苏。开轩幌,镜水区。槁工楫师,选自闽禺。习御长风,狎玩灵胥。责千里于寸阴,聊先期而须臾。棹讴唱,箫籁鸣。洪流响,渚禽惊。弋磻放,稽鹪 。虞机发,留 。钩铒纵横,网罟接绪。术兼詹公,巧倾任父。筌 ,鲡鲿 ,罩两 ,罺 。乘鲎鼋鼍,同罛共罗,沉虎潜鹿, 僒束。 鲸辈中于群犗,搀抢暴出而相属。虽复临河而钓鲤,无异射鲋于井谷。结轻舟而竞逐,迎潮水而振缗。想萍实之复形,访灵夔于鲛人。精卫衔石而遇缴,文鳐夜飞而触纶。北山亡其翔翼,西海失其游鳞。雕题之士,镂身之卒,比饰虬龙,蛟螭与对。简其华质,则亄费锦缋;料其虓勇,则雕悍狼戾。相与昧潜险,搜瑰奇,摸蝳蝐,扪觜 。剖巨蚌于回渊,濯明月于涟漪。毕天下之至异,讫无索而不臻。谿壑为之一罄,川渎为之中贫。哂澹台之见谋,聊袭海而徇珍。载汉女于后舟,追晋贾而同尘。汩乘流以砰宕,翼飔风之 。直冲涛而上濑,常沛沛以悠悠。汔可休而凯归,揖天吴与阳侯。」篇,“相与”解释为一起。昧:胡炤煐曰“昧”当作“眜(mò)”,高步瀛《文选李注义疏》曰:“此赋正当作‘眜’,莫佩切,如胡氏之说矣。”眜,指冒险。潜险:潜入深险水中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下-陶渊明中的「万族各有托,孤云独无依。」篇,“相与”解释为相伴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小祭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