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人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五卷 大荒南经中的「有小人,名曰焦侥之国,几姓,嘉谷是食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指由身材矮小的人组成的国家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弟子规》第七章 亲仁中的「不亲仁,无限害。小人进,百事坏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人格卑鄙的人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纪行上-曹大家中的「乃遂往而徂逝兮,聊游目而遨魂。历七邑而观览兮,遭巩县之多艰。望河洛之交流兮,看成皋之旋门。既免脱于峻崄兮,历荥阳而过卷。食原武之息足,宿阳武之桑间。涉封丘而践路兮,慕京师而窃叹。小人性之怀土兮,自书传而有焉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作者谦称之辞。怀土:怀念故土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。”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二-曹子建中的「惊风飘白日,忽然归西山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曹植自己戏称,或谓指一般人,亦通。不闲:指下文所谓“夜行游”。 原文 »
〔5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曹子建中的「飞观百余尺,临牖御棂轩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指胸无大志的人。犹言庸人。媮(tōu):同“偷”,苟且。闲:安闲,安乐。 原文 »
〔6〕出自《文选》笺-任彦昇中的「记室参军事任昉死罪死罪。伏承以今月令辰,肃膺典策。德显功高,光副四海,含生之伦,庇身有地。况昉受教君子,将二十年,咳唾为恩,眄睐成饰,小人怀惠,顾知死所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任彦昇自称。怀惠:怀恩惠。 原文 »
〔7〕出自《尚书》周书-旅獒中的「“德盛不狎侮。狎侮君子,罔以尽人心;狎侮小人,罔以尽其力。不役耳目,百度惟贞。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志以道宁,言以道接。不作无益害有益,功乃成;不贵异物贱用物,民乃足。犬马非其土性不畜,珍禽奇兽不育于国。不宝远物,则远人格;所宝惟贤,则迩人安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即底层的百姓。 原文 »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吕布张邈臧洪传中的「陈登者,字元龙。在广陵有威名。又掎角吕布有功,加伏波将军。年卒。后许汜与刘备,并在荆州牧刘表坐,表与备共论天下人。汜曰:“陈元龙,(湖)淮海之士,豪气不除。”备谓表曰:“许君论是非?”表曰:“欲言非,此君为善士,不宜虚言;欲言是,元龙名重天下。”备问汜:“君言豪,宁有事邪?”汜曰:“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;自上大床卧,使客卧下床。”备曰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;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。何缘当与君语?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于地;何但上下床之间邪!”表大笑。备因言曰:“若元龙文武胆志,当求之于古耳!造次难得比也。”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表示谦虚的自称。 原文 »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吕布张邈臧洪传中的「太祖围张超于雍丘。超言:“唯恃臧洪,当来救吾。”众人以为袁、曹方睦;而洪为绍所表用,必不败好招祸,远来赴此。超曰:“子源,天下义士,终不背本者;但恐见禁制,不相及逮耳。”洪闻之,果徒跣号泣,并勒所领兵;又从绍请兵马,求欲救超。而绍终不听许,超遂族灭。洪由是怨绍,绝不与通。绍兴兵围之,历年不下。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,喻以祸福,责以恩义。洪答曰:隔阔相思,发于寤寐,幸相去步武之间耳。而以趋舍异规,不得相见,其为怆悢,可为心哉!前日不遗,比辱雅贶;述叙祸福,公私切至。所以不即奉答者,既学薄才钝,不足塞诘;亦以吾子携负侧室,息肩主人,家在东州,仆为仇敌,以是事人,虽披中情,堕肝胆,犹身疏有罪,言甘见怪,方首尾不救,何能恤人?且以子之才,穷该典籍;岂将暗于大道,不达余趣哉?然犹复云云者,仆以是知足下之言,信不由衷,将以救祸也。必欲算计长短,辩咨是非;是非之论,言满天下;陈之更不明,不言无所损。又言伤告绝之义,非吾所忍行也。是以捐弃纸笔,无所答。亦冀遥忖其心,知其计定,不复渝变也。重获来命,援引古今,纷纭纸;虽欲不言,焉得已哉!仆小人也,本因行役,寇窃大州。恩深分厚,宁乐今日自还接刃?每登城勒兵,望主人之旗鼓,感故友之周旋,抚弦搦矢,不觉流涕之覆面也!何者?自以辅佐主人,无以为悔;主人相接,过绝等伦。当受任之初,自谓究竟大事,共尊王室。岂悟天子不悦,本州见侵;郡将遘牖里之厄,陈留克创兵之谋。谋计栖迟,丧忠孝之名;杖策携背,亏交友之分。揆此者,与其不得已,丧忠孝之名与亏交友之道,轻重殊途,亲疏异画,故便收泪告绝。若使主人少垂故人,住者侧席,去者克己,不汲汲于离友,信刑戮以自辅;则仆抗季札之志,不为今日之战矣。何以效之?昔张景明亲登坛歃血,奉辞奔走;卒使韩牧让印,主人得地。然后但以拜章朝主赐爵获传之故,旋时之间,不蒙观过之贷,而受夷灭之祸。吕奉先讨卓来奔,请兵不获,告去何罪?复见斫刺,滨于死亡。刘子璜奉使逾时,辞不获命,畏(威)君怀亲,以诈求归;可谓有志忠孝,无损霸道者也。然辄僵毙麾下,不蒙亏除。仆虽不敏,又素不能原始见终,睹微知著;窃度主人之心,岂谓子宜死,罚当刑中哉!实且欲统山东,增兵讨仇;惧战士狐疑,无以沮劝;故抑废王命以崇承制,慕义者蒙荣,待放者被戮:此乃主人之利,非游士之愿也。故仆鉴戒前人,困穷死战;仆虽下愚,亦尝闻君子之言矣。此实非吾心也,乃主人招焉。凡吾所以背弃国民,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卑微的人。 原文 »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韩崔高孙王传中的「文帝践阼,以柔为治书侍御史,赐爵关内侯。转加治书执法。民间数有诽谤妖言,帝疾之;有妖言辄杀,而赏告者。柔上疏曰:“今妖言者必戮,告之者辄赏。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,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;诚非所以息奸省讼,缉熙治道也。昔周公作诰,称殷之祖宗咸不顾小人之怨;在汉太宗,亦除妖言诽谤之令。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,以隆天父养物之仁。”帝不即从,而相诬告者滋甚。帝乃下诏:“敢以诽谤相告者,以所告者罪罪之。”于是遂绝。校事刘慈等,自黄初初数年之间,举吏民奸罪以万数,柔皆请惩虚实;其余小小挂法者,不过罚金。年,迁为廷尉。魏初,公无事,又希与朝政。柔上疏曰:“天地以时成功,元首以辅弼兴治;成汤仗阿衡之佐,文、武凭旦、望之力;逮至汉初,萧、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。此皆明王圣主任臣于上,贤相良辅股肱于下也。今公辅之臣,皆国之栋梁,民所具瞻;而置之事,不使知政,遂各偃息养高,鲜有进纳。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,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。古者刑政有疑,辄议于槐棘之下。自今之后,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,宜数以咨访公。公朝朔望之日,又可特延入,讲论得失,博尽事情;庶有裨起天听,弘益大化。”帝嘉纳焉。帝以宿嫌,欲枉法诛治书执法鲍勋,而柔固执不从诏命。帝怒甚,遂召柔诣台。遣使者承指,至廷尉考竟勋;勋死乃遣柔还寺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指被统治的劳动者。《无逸》中说,殷朝的中宗、高宗、祖甲等国王,听到“小人”怨骂自己,从不计较,而是认真反省自己,办事更加努力。 原文 »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关张马黄赵传中的「先主为汉中王,拜飞为右将军,假节。章武元年,迁车骑将军,领司隶校尉,进封西乡侯,策曰:“朕承天序,嗣奉洪业;除残靖乱,未烛厥理。今寇虏作害,民被荼毒;思汉之士,延颈鹤望。朕用怛然,坐不安席,食不甘味;整军诰誓,将行天罚。以君忠毅,侔踪召虎,名宣遐迩;故特显命:高墉进爵,兼司于京。其诞将天威,柔服以德,伐叛以刑,称朕意焉。《诗》不云乎:‘匪疚匪棘,王国来极’;‘肇敏戎功,用锡尔祉’。可不勉欤!”初,飞雄壮威猛,亚于关羽;魏谋臣程昱等,咸称羽、飞万人之敌也。羽善待卒伍,而骄于士大夫;飞爱敬君子,而不恤小人。先主常戒之曰:“卿刑杀既过差;又日鞭挝健儿,而令在左右:此取祸之道也!”飞犹不悛。先主伐吴,飞当率兵万人,自阆中会江州。临发,其帐下将张达、范强杀飞;持其首,顺流而奔孙权。飞营都督表报先主。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,曰:“噫!飞死矣。”追谥飞曰桓侯。长子苞,早夭。次子绍嗣,官至侍中、尚书仆射。苞子遵为尚书,随诸葛瞻于绵竹;与邓艾战,死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指地位低下的人。 原文 »
〔12〕出自《菜根谭》目录-概论中的「待小人不难于严,而难于不恶;待君子不难于恭,而难于有礼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指品行不端的人。 原文 »
〔13〕出自《山海经》第十五卷 大荒南经中的「有小人,名曰菌人。」篇,“小人”解释为:指身材矮小的人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