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洗耳的解释

洗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世说新语》排调 第二十五中的「孙子荆年少时欲隐,语王武子“当枕石漱流”,误曰“漱石枕流”。王曰:“流可枕,石可漱乎?”孙曰:“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”」篇,“洗耳”解释为比喻不愿意过问世事。传说尧想召隐士许由为九州长,许由认为这听脏了自己的耳朵,就到河里洗耳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游仙-郭景纯中的「青谿千余仞,中有一道士。」篇,“洗耳”解释为李善注引《琴操》:“尧大许由之志,禅为天子。由以其言不善,乃临河而洗其耳。”喻其言污秽其耳,故洗之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桓元子中的「臣闻太朴既亏,则高尚之标显;道丧时昏,则忠贞之义彰。故有洗耳投渊,以振玄邈之风;亦有秉心矫迹,以敦在三之节。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轨,所以笃俗训民,静一流竞。伏惟大晋应符御世,运无常通,时有屯蹇,神州丘墟,三方圮裂。兔罝绝响于中林,白驹无闻于空谷,斯有识之所悼心,大雅之所叹息者也。」篇,“洗耳”解释为许由事。皇甫谧《高士传·许由》:“尧让天下于许由……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,箕山之下,终身无经天下色。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颍水滨。”投渊:指务光事。相传汤要让天下给卞随、务光,二人不受,务光投渊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《庄子·让王》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等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洗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