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新声的解释

新声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嵇叔夜中的「若乃高轩飞观,广夏闲房,冬夜肃清,朗月垂光,新衣翠粲,缨徽流芳。于是器冷弦调,心闲手敏。触 如志,唯意所拟。初涉《渌水》,中奏《清徵》,雅昶《唐尧》,终咏《微子》。宽明弘润,优游躇跱。拊弦安歌,新声代起。歌曰:凌扶摇兮憩瀛洲,要列子兮为好仇。餐沆瀣兮带朝霞,眇翩翩兮薄天游。齐万物兮超自得,委性命兮任去留。激清响以赴会,何弦歌之绸缪!」篇,“新声”解释为不同于古乐的新潮乐曲。代起:更起。刘良注:“代,更代也。”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音乐下-潘安仁中的「新声变曲,奇韵横逸,萦缠歌鼓,网罗钟律。烂熠爚以放艳,郁蓬勃以气出。秋风咏于燕路,《天光》重乎《朝日》。大不逾宫,细不过羽。唱发《章》《夏》,导扬《韶》《武》,协和陈宋,混一齐楚。迩不逼而远无携,声成文而节有叙。彼政有失得,而化以醇薄。乐所以移风于善,亦所以易俗于恶。故丝竹之器未改,而桑、濮之流已作。惟簧也,能研群声之清;惟笙也,能总众清之林,卫无所措其邪,郑无所容其淫。非天下之和乐,不易之德音,其孰能与于此乎?」篇,“新声”解释为新兴的乐曲,指春秋战国时郑卫一带新兴乐曲,被正统派看作“淫声”。变曲:变正声为新声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杂诗上-古诗十九首中的「今日良宴会,欢乐难具陈。」篇,“新声”解释为指时新歌曲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文选》序上-石季伦中的「余少有大志,夸迈流俗,弱冠登朝,历位二十五年。五十以事去官。晚节更乐放逸,笃好林薮,遂肥遁于河阳别业。其制宅也,却阻长堤,前临清渠,百木几于万株,流水周于舍下。有观阁池沼,多养鱼鸟。家素习技,颇有秦、赵之声。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,入则有琴书之娱。又好服食咽气,志在不朽,慠然有凌云之操。欻复见牵羁,婆娑于九列,困于人间烦黩,常思归而永叹。寻览乐篇,有《思归引》。傥古人之情,有同于今,故制此曲。此曲有弦无歌,今为作歌辞,以述余怀。恨时无知音者,令造新声而播于丝竹也。」篇,“新声”解释为新作的乐曲。播:传布。丝竹:指弦乐器和管乐器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中的「征隆为散骑常侍,赐爵关内侯。青龙中,大治殿舍,西取长安大钟。隆上疏曰:“昔周景王不仪刑文、武之明德,忽公旦之圣制;既铸大钱,又作大钟;单穆公谏而弗听,伶州鸠对而弗从;遂迷不反,周德以衰。良史记焉,以为永鉴。然今之小人,好说秦、汉之奢靡以荡圣心,求取亡国不度之器,劳役费损,以伤德政;非所以兴礼乐之和,保神明之休也。”是日,帝幸尚方,隆与卞兰从。帝以隆表授兰,使难隆曰:“兴衰在政,乐何为也?化之不明,岂钟之罪?”隆曰:“夫礼乐者,为治之大本也。故‘箫韶成,凤凰来仪’;雷鼓变,天神以降;政是以平,刑是以措:和之至也。新声发响,商辛以陨;大钟既铸,周景以弊。存亡之机,恒由斯作,安在废兴之不阶也?君举必书,古之道也;作而不法,何以示后?圣王乐闻其阙,故有箴规之道;忠臣愿竭其节,故有匪躬之义也。”帝称善。迁侍中,犹领太史令。崇华殿灾,诏问隆:“此何咎?于礼,宁有祈禳之义乎?”隆对曰:“夫灾变之发,皆所以明教诫也;惟率礼修德,可以胜之。《易传》曰:‘上不俭,下不节,孽火烧其室。’又曰:‘君高其台,天火为灾。’此人君苟饰宫室,不知百姓空竭;故天应之以旱,火从高殿起也。上天降鉴,故谴告陛下;陛下宜增崇人道,以答天意。昔太戊有桑榖生于朝,武丁有雊雉登于鼎;皆闻灾恐惧,侧身修德;年之后,远夷朝贡;故号曰中宗、高宗。此则前代之明鉴也。今案旧占:灾火之发,皆以台榭宫室为诫。然今宫室之所以充广者,实由宫人猥多之故。宜简择留其淑懿,如周之制,罢省其余。此则祖己之所以训高宗,高宗之所以享远号也。”诏问隆:“吾闻汉武帝时,柏梁灾,而大起宫殿以厌之,其义云何?”隆对曰:“臣闻西京柏梁既灾,越巫陈方,建章是(经)营,以厌火祥;乃夷越之巫所为,非圣贤之明训也。《行志》曰:‘柏梁灾,其后有江充巫蛊(也)卫太子事。’如《志》之言,越巫建章无所厌也。孔子曰:‘灾者修类应行,精祲相感,以戒人君。’是以圣主睹灾责躬,退而修德,以消复之。今宜罢散民役,宫室之制,务从约节;内足以待风雨,外足以讲礼仪;清扫所灾之处,不敢于此有所立作;萐莆、嘉禾必生此地,以报陛下虔恭之德。岂可疲民之力,竭民之财?实非所以致符瑞而怀远人也。”帝遂复崇华殿;时郡国有龙现,故改曰“龙殿”。」篇,“新声”解释为新的音乐。商纣王曾令乐师制作新的“靡靡之乐”,见《史记》卷三《殷本纪》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校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