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辛巳的解释

辛巳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辛巳,入于曹奴。之人戏觞天子于洋水之上。乃献食马九百,牛羊七千,穄米百车。天子使逢固受之。天子乃赐曹奴之人戏[缺字]黄金之鹿,白银之麕,贝带四十,朱四百裹。戏乃膜拜而受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七月三日。距前“庚辰”一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脱“辛巳”。顾实作“六月十五日”,距前一日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辛巳,天子东征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七月九日。距前“庚辰”一日。丁谦《干支表》:“距前一日,东征。”顾实作“六月十九日”,亦距前一日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四中的「辛巳 ,至于[生僻字 详见原文][生僻字 详见原文] ,河之水北阿 。爰有[生僻字 详见原文]溲之[缺字] ,河伯之孙,事皇天子之山 。有模堇 ,其叶是食明后 。天子嘉之,赐以佩玉一隻。伯夭再拜稽首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九月九日。距前“乙亥”六日。原文作“巳”,“辛”字缺。丁谦《干支表》作“乙巳”,云:“距前三十日,至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7213号"]/pic/texts/x6wxi-uiwx.png[/img][img alt="生僻字_古文自编7214号"]/pic/texts/x6wxi-uiwc.png[/img]水之北阿。”若作“乙巳”,则为十月四日,距前“乙亥”三十日。陈逢衡云:“‘巳’上落‘辛’字。”顾实云:“非也,已,犹既也,已而也,既而也。”卫挺生云:“乃己丑日。”若作“己丑”,则为九月十七日,距前“乙亥”十四日。以上诸说皆不妨碍下文“癸丑”,具体待考,权从陈说。 原文 »

〔4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文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郊祀天地、明堂。甲戌,校猎至原陵。遣使者,以太牢祠汉世祖。乙亥,朝日于东郊。初令郡国口满万者,岁察孝廉人;其有秀异,无拘户口。辛巳,分公户邑,封子弟各人为列侯。壬午,复颍川郡年田租。改许县为许昌县。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,西部为广平郡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初十日。 原文 »

〔5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秋月,孙权攻江夏郡。太守文聘坚守,朝议欲发兵救之。帝曰:“权习水战,所以敢下船陆攻者,几掩不备也。今已与聘相持;夫攻守势倍,终不敢久也。”先时,遣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方。禹到,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,权退走。辛巳,立皇子冏为清河王。吴将诸葛瑾、张霸等寇襄阳。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,斩霸。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。论功行赏各有差。冬月,清河王冏薨。月,以太尉钟繇为太傅,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,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,司徒华歆为太尉,司空王朗为司徒,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,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(大)将军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十二日。 原文 »

〔6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太和元年春正月,郊祀武皇帝,以配天;宗祀文皇帝于明堂,以配上帝。分江夏南部,置江夏南部都尉。西平麹英反,杀临羌令、西都长。遣将军郝昭、鹿磐,讨斩之。月,辛未,帝耕于籍田。辛巳,立文昭皇后寝庙于邺。丁亥,朝日于东郊。夏月,乙亥,行铢钱。甲申,初营宗庙。秋月,己丑,夕月于西郊。冬月,丙寅,治兵于东郊。焉耆王遣子入侍。月,立皇后毛氏。赐天下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,赐谷。月,封后父毛嘉为列侯。新城太守孟达反,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十五日。 原文 »

〔7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月,壬午,诏曰:“世之质文,随教而变。兵乱以来,经学废绝;后生进趣,不由典谟。岂朕训导未洽,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?其郎吏学通经,才任牧民;博士课试,擢其高第者:亟用。其浮华不务道本者,皆罢退之。”戊子,诏太傅、公:“以文帝《典论》刻石,立于庙门之外。”癸巳,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,骠骑将军司马宣王为大将军,辽东太守公孙渊为车骑将军。夏月,太傅钟繇薨。月,戊子,太皇太后崩。丙申,省上庸郡。秋月,武宣卞后袝葬于高陵。诏大司马曹真、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。月,辛巳,行东巡,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。乙未,幸许昌宫。月,大雨,伊、洛、河、汉水溢,诏真等班师。冬月,乙卯,行还洛阳宫。庚申,令:“罪非殊死,听赎。”各有差。月,太白犯岁星。月,辛未,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阳陵。丙寅,诏公卿举贤良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初五日。 原文 »

〔8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年春正月,帝耕于籍田。月,大司马曹真薨。诸葛亮寇天水。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。自去冬月至此月,不雨。辛巳,大雩。夏月,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其种人及丁零大人兒禅,诣幽州贡名马。复置护匈奴中郎将。秋月,丙子,以亮退走,封爵、增位各有差。乙酉,皇子殷生。大赦。月,诏曰:“古者诸侯朝聘,所以敦睦亲亲协和万国也。先帝著令,‘不欲使诸王在京都’者,谓幼主在位,母后摄政;防微以渐,关诸盛衰也。朕惟不见诸王有载,悠悠之怀,能不兴思!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,各将嫡子入朝。后有少主、母后在宫者,自如先帝令。申明著于令。”冬月,乙酉,月犯轩辕大星。戊戌晦,日有食之。月,甲辰,月犯镇星。戊午,太尉华歆薨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初九日。 原文 »

〔9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月,太白昼现。孙权入居巢湖口,向合肥新城;又遣将陆议、孙韶各将万余人入淮、沔。月,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。宠欲拔新城守,致贼寿春。帝不听,曰:“昔汉光武遣兵悬据略阳,终以破隗嚣。先帝东置合肥,南守襄阳,西固祁山;贼来辄破于城之下者,地有所必争也。纵权攻新城,必不能拔;敕诸将坚守,吾将自往征之;比至,恐权走也。”秋月,壬寅,帝亲御龙舟,东征。权攻新城,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。帝军未至数百里,权遁走,议、韶等亦退。群臣以为:“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,未解,车驾可西幸长安。”帝曰:“权走,亮胆破;大将军(以)必制之!吾无忧矣。”遂进军幸寿春,录诸将功,封赏各有差。月,己未,大曜兵,飨军;遣使者持节,犒劳合肥、寿春诸军。辛巳,行还许昌宫。司马宣王与亮相持,连围积日;亮数挑战,宣王坚垒不应。会亮卒,其军退还。冬月,乙丑,月犯镇星及轩辕。戊寅,月犯太白。月,京都地震,从东南来,隐隐有声,摇动屋瓦。月,诏有司删定大辟,减死罪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九日。 原文 »

〔10〕出自《三国志》明帝纪中的「秋月,烧当羌王芒中、注诣等叛。凉州刺史率诸郡攻讨,斩注诣首。癸丑,有彗星现张宿。丙寅,司马宣王围公孙渊于襄平,大破之。传渊首于京都。海东诸郡平。冬月,录讨渊功,太尉宣王以下,增邑、封爵各有差。初,帝议遣宣王讨渊,发卒万人。议臣皆以为“万兵多,役费难供”。帝曰:“千里征伐,虽云用奇,亦当任力,不当稍计役费。”遂以万人行。及宣王至辽东,霖雨,不得时攻;群臣或以为“渊未可猝破,宜诏宣王还”。帝曰:“司马懿临危制变,擒渊可计日待也。”卒皆如所策。壬午,以司空卫臻为司徒,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。闰月癸丑,月犯心中央大星。月,乙丑,帝寝疾不豫。辛巳,立皇后。赐天下男子爵,人级;鳏寡孤独,谷。以燕王宇为大将军;甲申免,以武卫将军曹爽代之。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二十四日。 原文 »

〔1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后主传中的「后主讳禅,字公嗣。先主子也。建安年,先主为汉中王,立为王太子。及即尊号,册曰:“惟章武元年月辛巳,皇帝若曰:太子禅,朕遭汉运艰难,贼臣篡盗;社稷无主,格人群正;以天明命,朕继大统。今以禅为皇太子,以承宗庙,祗肃社稷。使使持节、丞相亮,授印绶;敬听师傅,行物而善皆得焉,可不勉与!”」篇,“辛巳”解释为旧历十二日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偃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