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罴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论三-陆士衡中的「昔汉氏失御,奸臣窃命。祸基京畿,毒遍宇内。皇纲弛紊,王室遂卑。于是群雄蜂骇,义兵四合。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,电发荆南。权略纷纭,忠勇伯世。威棱则夷羿震荡,兵交则丑虏授馘。遂扫清宗祊,蒸禋皇祖。于时云兴之将带州,飙起之师跨邑。哮㘎之群风驱,熊罴之众雾集。虽兵以义合,同盟戮力,然皆苞藏祸心,阻兵怙乱。或师无谋律,丧威稔寇。忠规武节,未有如此其著者也。」篇,“熊罴”解释为:熊罴(pí),两种猛兽,比喻勇士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穆天子传》卷二中的「曰:“舂山,百兽之所聚也,飞鸟之所栖也。”爰有[缺字]兽,食虎豹,如麋而载骨,盘[缺字],始如麕,小头大鼻。爰有赤豹、白虎、熊罴、豺狼、野马、野牛、山羊、野豕。爰有白[生僻字 详见原文]、青雕,执犬羊,食豕鹿。」篇,“熊罴”解释为:熊罴(pí),熊和罴。罴,熊的一种,即棕熊,又叫“马熊”“人熊”,毛棕褐色,能爬树,会游泳。郭璞注:“《诗》曰:‘赤豹黄罴。’”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楚辞》招隐士中的「岁暮兮不自聊,蟪蛄鸣兮啾啾。坱兮轧,山曲,心淹留兮恫慌忽。罔兮沕,憭兮栗,虎豹穴,丛薄深林兮人上慄。嵚岑碕兮碅磳磈硊,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。青莎杂树兮草靃靡,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。状皃崯崯兮峨峨,凄凄兮漇漇。猕猴兮熊罴,慕类兮以悲。攀援桂枝兮聊淹留,虎豹斗兮熊罴咆,禽兽骇兮亡其曹。王孙兮归来!山中兮不可以久留。」篇,“熊罴”解释为:熊罴(pí),猛兽,熊的一种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凶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