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666 » 古文词汇 > 阳都的解释

阳都的解释与出处

〔1〕出自《三国志》王毌丘诸葛邓钟传中的「诸葛诞字公休,琅邪阳都人。诸葛丰后也。初以尚书郎为荥阳令。入为吏部郎。人有所属托,辄显其言而承用之;后有当否,则公议其得失以为褒贬: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。累迁御史中丞、尚书,与夏侯玄、邓飏等相善;收名朝廷,京都翕然。言事者以诞、飏等修浮华,合虚誉,渐不可长。明帝恶之,免诞官。会帝崩,正始初,玄等并在职。复以诞为御史中丞、尚书。出为扬州刺史,加昭武将军。王凌之阴谋也,太傅司马宣王潜军东伐;以诞为镇东将军、假节,都督扬州诸军事,封山阳亭侯。诸葛恪兴东关,遣诞督诸军讨之;与战,不利。还,徙为镇南将军。后毌丘俭、文钦反,遣使诣诞,招呼豫州士民。诞斩其使,露布天下,令知俭、钦凶逆。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,使诞督豫州诸军,渡安风津向寿春。俭、钦之破也,诞先至寿春。寿春中余万口,闻俭、钦败,恐诛,悉破城门出;流迸山泽,或散走入吴。以诞久在淮南,乃复以为镇东大将军,仪同司,都督扬州。吴大将孙峻、吕据、留赞等闻淮南乱,会文钦往,乃帅众将钦径至寿春。时诞诸军已至,城不可攻,乃走。诞遣将军蒋班追击之,斩赞;传首,收其印、节。进封高平侯,邑千百户;转为征东大将军。诞既与玄、飏等至亲,又王凌、毌丘俭累见夷灭,惧不自安;倾帑藏赈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。」篇,“阳都”解释为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沂南县南。 原文 »

〔2〕出自《三国志》诸葛亮传中的「诸葛亮字孔明,琅邪阳都人(也)。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。父珪,字君贡。汉末为太山郡丞。亮早孤。从父玄,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,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。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;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,往依之。玄卒,亮躬耕陇亩。好为《梁父吟》,身长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。时人莫之许也,惟博陵崔州平、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,谓为信然。时先主屯新野。徐庶见先主,先主器之;谓先主曰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。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先主曰:“君与俱来!”庶曰:“此人可就见,不可屈致也:将军宜枉驾顾之!”」篇,“阳都”解释为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沂南县南砖埠乡的孙家黄疃村。现今尚有故城城墙等遗迹留存。在故城范围内,曾出土汉代画像石、陶器、铜器等文物。诸葛亮字孔明。“孔”在这里是非常的意思。“亮”在这里指光亮,“孔明”意为非常鲜明,配合起来便是这一光亮非常鲜明。如此取名的用意,是希望诸葛亮将来成为光彩照人的杰出人才。 原文 »

〔3〕出自《三国志》张顾诸葛步传中的「诸葛瑾字子瑜,琅邪阳都人也。汉末避乱江东。值孙策卒,孙权姊婿曲阿弘咨,见而异之,荐之于权;与鲁肃等,并见宾待。后为权长史。转中司马。建安年,权遣瑾使蜀,通好刘备;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,退无私面。与权谈说谏喻,未尝切愕,微见风采,粗陈指归;如有未合,则舍而及他。徐复托事造端,以物类相求,于是权意往往而释。吴郡太守朱治,权举将也,权曾有以望之;而素加敬,难自诘让,忿忿不解。瑾揣知其故,而不敢显陈,乃乞以意私自问。遂于权前为书,泛论物理;因以己心,遥往忖度之。毕,以呈权;权喜,笑曰:“孤意解矣!颜氏之德,使人加亲:岂谓此邪?”权又怪校尉殷模,罪至不测。群下多为之言,权怒益甚,与相反覆;惟瑾默然。权曰:“子瑜何独不言?”瑾避席曰:“瑾与殷模等,遭本州倾覆,生类殄尽。弃坟墓,携老弱,披草莱,归圣化;在流隶之中,蒙生成之福。不能躬相督厉,陈答万;至令模辜负恩惠,自陷罪戾。臣谢过不暇,诚不敢有言!”权闻之怆然,乃曰:“特为君赦之。”」篇,“阳都”解释为县名。县治在今山东沂南县南。 原文 »

下一词汇: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