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洛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文选》赠答二-曹子建中的「谒帝承明庐,逝将归旧疆。」篇,“伊洛”解释为:伊水和洛水。伊水源出河南熊耳山,至偃师入洛水。洛水源出陕西冢岭山,至河南巩义入黄河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乐府下-陆士衡中的「伊洛有歧路,歧路交朱轮。」篇,“伊洛”解释为:二水名。伊水源出河南卢氏东南,到河南偃师入洛水。洛水源出陕西蓝田,到河南巩义入黄河。歧路:岔道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文选》表下-傅季友中的「臣裕言:近振旅河湄,扬旍西迈,将届旧京,威怀司雍。河流遄疾,道阻且长,加以伊洛榛芜,津涂久废,伐木通迳,淹引时月。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洛水浮桥,山川无改,城阙为墟,宫庙隳顿,钟簴空列。观宇之余,鞠为禾黍,廛里萧条,鸡犬罕音,感旧永怀,痛心在目。以其月十五日奉谒五陵,坟茔幽沦,百年荒翳,天衢开泰,情礼获申。故老掩涕,三军凄感,瞻拜之日,愤慨交集。行河南太守毛修之等既开翦荆棘,缮修毁垣,职司既备,蕃卫如旧。伏惟圣怀,远慕兼慰,不胜下情。谨遣传诏殿中中郎臣某,奉表以闻。」篇,“伊洛”解释为:二水名。榛芜:荒芜,草昧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伊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