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营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天瑞篇中的「林类年且百岁,底春被裘,拾遗穗于故畦,并歌并进。孔子适卫,望之于野。顾谓弟子曰:“彼叟可与言者,试往讯之!”子贡请行。逆之垄端,面之而叹曰:“先生曾不悔乎,而行歌拾穗?”林类行不留,歌不辍。子贡叩之不已,乃仰而应,曰:“吾何悔邪?”子贡曰:“先生少不勤行,长不竞时,老无妻子,死期将至,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?”林类笑曰:“吾之所以为乐,人皆有之,而反以为忧。少不勤行,长不竞时,故能寿若此。老无妻子,死期将至,故能乐若此。”子贡曰:“寿者人之情,死者人之恶。子以死为乐,何也?”林类曰:“死之与生,一往一反。故死于是者,安知不生于彼?故吾知其不相若矣?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?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?”子贡闻之,不喻其意,还以告夫子。夫子曰:“吾知其可与言,果然;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。”」篇,“营营”解释为:追求奔逐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文选》鲍明远中的「鸡鸣关吏起,伐鼓早通晨。」篇,“营营”解释为:往来不绝貌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宋词三百首》词人-苏轼中的「临江仙」篇,“营营”解释为:纷扰貌,形容为追逐世俗名利奔走钻营之状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全汝形,抱汝生,无使汝思虑营营。” 原文 »
〔4〕出自《庄子》杂篇-庚桑楚中的「南荣趎蹴然正坐曰:“若趎之年者已长矣,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?” 庚桑子曰:“全汝形,抱汝生,无使汝思虑营营。若此三年,则可以及此言矣。” 南荣趎曰:“目之与形,吾不知其异也,而盲者不能自见;耳之与形, 吾不知其异也,而聋者不能自闻;心之与形,吾不知其异也,而狂者不能自得。 形之与形亦辟矣,而物或间之邪,欲相求而不能相得?今谓趎曰:‘全汝形, 抱汝生,勿使汝思虑营营。’趎勉闻道达耳矣!” 庚桑子曰:“辞尽矣。曰奔蜂不能化藿蠋,越鸡不能伏鹄卵,鲁鸡固能矣。 鸡之与鸡,其德非不同也,有能与不能者,其才固有巨小也。今吾才小,不足以 化子。子胡不南见老子!” 南荣趎赢粮,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。 老子曰:“子自楚之所来乎?”南荣趎曰:“唯。” 老子曰:“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?”南荣趎惧然顾其后。 老子曰:“子不知吾所谓乎?” 南荣趎俯而惭,仰而叹曰:“今者吾忘吾答,因失吾问。” 老子曰:“何谓也?” 南荣趎曰:“不知乎?人谓我朱愚。知乎?反愁我躯。不仁则害人,仁 则反愁我身;不义则伤彼,义则反愁我己。我安逃此而可?此三言者,趎之 所患也,愿因楚而问之。” 老子曰:“向吾见若眉睫之间,吾因以得汝矣,今汝又言而信之。若规规然 若丧父母,揭竿而求诸海也。女亡人哉,惘惘乎!汝欲反汝性情而无由入,可怜 哉!” 南荣趎请入就舍,召其所好,去其所恶,十日自愁,复见老子。 老子曰:“汝自洒濯,熟哉郁郁乎!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。夫外韄者 不可繁而捉,将内揵;内韄者不可缪而捉,将外揵。外内韄者,道德不 能持,而况放道而行者乎!” 南荣趎曰:“里人有病,里人问之,病者能言其病,然其病,病者犹 未病也。若趎之闻大道,譬犹饮药以加病也。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。” 老子曰:“卫生之经,能抱一乎?能勿失乎?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?能止乎? 能已乎?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?能翛然乎?能侗然乎?能儿子乎?儿子终日嗥而 嗌不嗄,和之至也;终日握而手不掜,共其德也;终日视而目不瞚,偏不在 外也。行不知所之,居不知所为,与物委蛇,而同其波。是卫生之经已。” 南荣趎曰:“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?” 曰:“非也。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,能乎?夫至人者,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 乎天,不以人物利害相撄,不相与为怪,不相与为谋,不相与为事,翛然而往, 侗然而来。是谓卫生之经已。” 曰:“然则是至乎?” 曰:“未也。吾固告汝曰:‘能儿子乎?’儿子不知所」篇,“营营”解释为:劳累不休。 原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