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、齐的解释与出处
〔1〕出自《列子》力命篇中的「力谓命曰:“若之功奚若我哉?”命曰:“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?”力曰:“寿夭、穷达、贵贱、贫富,我力之所能也。”命曰:“彭祖之智不出尧、舜之上,而寿八百;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,而寿四八。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,而困于陈、蔡;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,而居君位。季札无爵于吴,田恒专有齐国。夷、齐饿死首阳,季氏富于展禽。若是汝力之所能,奈何寿彼而夭此,穷圣而达逆,贱贤而贵愚,贫善而富恶邪?”力曰:“若如若言,我固无功于物,而物若此邪,此则若之所制邪?”命曰:“既谓之命,奈何有制之者邪?朕直而推之,曲而任之。自寿自夭,自穷自达,自贵自贱,自富自贫,朕岂能识之哉?朕岂能识之哉?”」篇,“夷、齐”解释为:即伯夷、叔齐。伯夷是商末孤竹君的长子,贤士。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。孤竹君死后,两人谦让王位,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,逃避到首阳山,不食周粟而死。 原文 »
〔2〕出自《菜根谭》目录-闲适中的「静处观人事,即伊、吕之勋庸,夷、齐之节义,无非大海浮沤;闲中玩物情,虽木、石之偏枯,鹿、豕之顽蠢,总是吾性真如。」篇,“夷、齐”解释为:伯夷和叔齐,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。周灭殷商,二人誓死不食周粟,最后饿死。古人将伯夷和叔齐视为高尚节义的典型。 原文 »
〔3〕出自《古文观止》苏洵中的「辨奸论」篇,“夷、齐”解释为:即伯夷、叔齐,商的后裔,他们反对以暴制暴,反对周武王伐纣。商亡之后,他们又耻于食周粟,饿死在首阳山。 原文 »
下一词汇:猗欤